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五氯化铌 | 10026-12-7

中文名称
五氯化铌
中文别名
氯化铌(V)
英文名称
niobium pentachloride
英文别名
niobium(V)chloride;NbCl5;niobium chloride;Niobium(5+);pentachloride
五氯化铌化学式
CAS
10026-12-7
化学式
Cl5Nb
mdl
——
分子量
270.171
InChiKey
YHBDIEWMOMLKOO-UHFFFAOYSA-I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04.7 °C(lit.)
  • 沸点:
    254 °C(lit.)
  • 密度:
    2.75 g/mL at 25 °C(lit.)
  • 闪点:
    248.2°C
  • 溶解度:
    易溶于乙醇、盐酸、四氯化碳和氯仿。
  • 物理描述:
    DryPowder
  • 稳定性/保质期:
    遇大气中的微量水分即可发生分解。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4
  • 重原子数:
    6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职业性肝毒素 - 第二性肝毒素:在职业环境中的毒性效应潜力是基于人类摄入或动物实验的中毒案例。 皮肤毒素 - 皮肤烧伤。 毒性肺炎 - 由于吸入金属烟雾或有毒气体和蒸气引起的肺部炎症。
Occupational hepatotoxin - Secondary hepatotoxins: the potential for toxic effect in the occupational setting is based on cases of poisoning by human ingestion or animal experimentation. Dermatotoxin - Skin burns. Toxic Pneumonitis - Inflammation of the lungs induced by inhalation of metal fumes or toxic gases and vapors.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5,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2,R34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8273985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60 8
  • RTECS号:
    QU035000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8
  • 危险标志:
    GHS05,GHS07
  • 危险性描述:
    H302 + H312 + H332,H314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0,P305 + P351 + P338,P310
  • 储存条件:
    常温下应密闭避光存放在通风且干燥的地方。

SDS

SDS:d040b017cf40b02ceec896aff0a76991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五氯化铌;氯化钶
化学品英文名称: Niobium pentachloride;Columbium pentachlorid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0026-12-7
分子式: NbCl 5
分子量: 270.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五氯化铌;氯化钶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五氯化铌 100 10026-12-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目前,尚未见引起人中毒的报告,粉尘和蒸气对皮肤、眼睛和粘膜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就医。
食入: 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吸潮或遇水会产生大量的腐蚀性烟雾。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不燃。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禁止用水。
闪点(℃): 无意义
自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淡黄色结晶固体,潮解性极强。
pH:
熔点(℃): 194
沸点(℃): 241
相对密度(水=1): 2.7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分子式: NbCl 5
分子量: 270.19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溶于醇、浓盐酸。
主要用途: 用作试剂、制造纯铌的原料、中间体。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酸、潮湿空气。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氯化氢。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低毒类。对动物皮肤、胃肠道粘膜均可有明显刺激作用。 LD50:1400mg/kg(大鼠经口);829mg/kg(小鼠经口)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515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3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五氯化铌简介

五氯化铌是一种黄白色单斜结晶,熔点为204.7℃,沸点为254℃。它具有强烈的路易斯酸性,能够促进多种有机合成反应。

应用

五氯化铌(又称氯化铌(V))可用于制备五氧化二铌/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负极材料或一种高效吸收红外短波的高渗透纳米红外激发媒。

用途

它用于形成混合的氯-芳族氧化物,例如 [Nb(OC6H3-2 6-i-Pr2)2Cl3]2。这些化合物可形成具有六配位扭曲几何构型的吡啶或膦加合物。

生产方法

五氯化铌可通过将金属铌与氯气反应来制备:

  1. 将装有10g铌粉的试料舟放入内径25mm、长900mm的硼硅酸玻璃反应管中,置于气体导入口起长度约1/3的部位。
  2. 用稀有气体置换管内的空气,再用干燥氯气置换。
  3. 在反应管内以200mL/min左右速率通入氯气的同时加热试料部分至300℃左右,五氯化铌会呈黄色结晶析出在室温部分。排出的气体需导入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水溶液的吸收瓶中。
  4. 反应结束后冷却,在稀有气体气流中取出五氯化铌或将反应管两端熔封(必要时可在反应管上预先制成内径为10mm的缩颈)。

另一种方法是将五氧化二铌与碳粉按摩尔比6的比例混合,通入200~300mL/min的氯气,在500~700℃下进行氯化反应。制得的五氯化铌和三氯一氧化铌NbOCl3混合气可通过加热至600℃的碳层以获得产物。

类别
  • 腐蚀物品
  • 毒性分级:中毒
  • 急性毒性:
    • 大鼠 LD50: 1400毫克/公斤
    • 小鼠 LD50: 829毫克/公斤
  • 爆炸物危险特性:水解产物对皮肤和角膜有腐蚀性
  • 可燃性危险特性:遇水产生有毒氯化氢烟雾;加热分解产生有毒氯化物烟雾
  • 储运特性:
    • 库房需通风、低温干燥存放
    • 与碱类、氰化物、H发孔剂分开存放
灭火方法

使用干砂、干石粉或干土进行灭火。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五氯化铌 在 air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niobium(V) 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Co-precipitate precursor-based synthesis of new interstitial niobium molybdenum nitrides
    摘要:
    现已开发出一种制备 Nb1-x Mo x N y(x = 0.0, 0.2, 0.4, 0.5, 0.6, 0.8, 1.0)系列间隙氮化铌钼固溶体的简单方法。该方法基于对适当常见金属盐水溶液共沉淀产生的前驱体的直接氨解。本文介绍了方法条件对程序结果影响的研究。该系列化合物是通过在 1,173 K 下进行氮化,然后快速冷却样品制备成单相的。与单个氮化物 NbN 和 Mo2N 相似,该系列中的所有 Nb1-x Mo x N y 化合物都具有岩盐晶体结构,其中金属原子呈 fcc 排列,N 原子占据八面体间隙位置。这些材料通过 X 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氧气流动下的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
    DOI:
    10.1007/s11164-014-1749-8
  • 作为产物:
    描述:
    niobium(V) oxide甲烷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五氯化铌
    参考文献:
    名称:
    Spitsyn, V. I.; Preobrazhenskii, N. A.,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40, vol. 10, p. 785 - 798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六甲基二硅氮烷4-甲氧基苄醇五氯化铌 作用下, 反应 0.13h, 以93%的产率得到(4-甲氧基苯基)甲氧基三甲基硅烷
    参考文献:
    名称:
    氯化铌催化羟基的三甲基甲硅烷基快速有效保护
    摘要:
    摘要 已经开发了一种高效、方便的方法,用于使用六甲基二硅氮烷对包括伯醇、苄醇、仲醇和酚在内的多种醇进行三甲基硅烷化。该反应在室温下在催化量的氯化铌 (V) 存在下进行,并在短时间内以高至极好的收率提供相应的三甲基甲硅烷基醚。图形概要
    DOI:
    10.1080/10426507.2010.48254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of imido niobium complexes containing the functionalized (dichloromethylsilyl)cyclopentadienyl ligand
    作者:Lorena Postigo、Javier Sánchez-Nieves、Pascual Royo
    DOI:10.1016/j.ica.2006.02.026
    日期:2007.3
    silyl-η-amido constrained geometry complexes [Nbη 5 -C 5 H 4 [SiMe(NH t Bu)(-η-N t Bu)]}(NH t Bu)(N t Bu)] ( 6 ) and [Nbη 5 -C 5 H 4 [SiClMe(-η-N t Bu)]}(NH t Bu)(N t Bu)] ( 7 ), whereas addition of one equimolecular amount of LiNH t Bu to 5 in C 6 D 6 afforded complex [NbCp NN Cl(NH t Bu)(N t Bu)] ( 8 ). All of the new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 H, 13 C and 29 Si NMR spectroscopy.
    摘要通过[NbCl 5]与C 5反应,分离了具有官能化(二氯甲基甲硅烷基)环戊二烯基配体的铌配合物[NbCp Cl Cl 4](Cp Clη5 -C 5 H 4(SiCl 2 Me))(1)。 H 4(SiCl 2 Me)(SiMe 3)。在加入LiNHt Bu之后,配合物1是亚氨基甲硅烷基酰胺衍生物[NbCp N Cl 2(N t Bu)](Cp Nη5 -C 5 H 4 [SiClMe(NH t Bu)])(2)的前体,当与SiCl 3 Me反应时,其随后得到二氯甲硅烷基化合物[NbCp Cl Cl 2(N t Bu)](3)。在配合物2中添加LiNH t Bu得到铌酰胺基配合物[NbCp N Cl(NH t Bu)(N t Bu)](4),随着铌-酰氨基和硅-氯基团的交换而缓慢演化。二氯铌配合物[NbCp NN Cl 2(N t Bu)](Cp NNη5 -C 5 H 4 [SiMe(NH
  • Composes d'addition formes par les pentachlorures de niobium (V), de tantale (V) et de protactinium (V) avec le chlorure de nitrosyle; etude infrarouge et raman
    作者:J. MacCordick、G. Kaufmann、R. Rohmer
    DOI:10.1016/0022-1902(69)80088-6
    日期:1969.10
    Thermal and crystallographic properties and vibrational spectra are reported for the addition compounds MVCl5. NOCl (M = Na, Ta) and in part for a complex analysed as PaCl5. 3NOCl. The ionic nature of the products is discussed and spectral data for the anions are presented.
    报告了加成化合物M V Cl 5的热和晶体学性质以及振动光谱。NOCl(M = Na,Ta),部分是作为PaCl 5分析的复合物。3NOCl。讨论了产物的离子性质,并给出了阴离子的光谱数据。
  • Complex metal oxide catalyst with high (METH) acrylic acid selectivity
    申请人:Shin Jong Hyun
    公开号:US20070038004A1
    公开(公告)日:2007-02-15
    Disclosed are a Mo—Bi—Nb—Te based composite metal oxide; an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th)acrylic acid from at least one reaction material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propylene, propane, isobutylene, t-butyl alcohol and methyl-t-butyl ether, wherein the Mo—Bi—Nb—Te based composite metal oxide is used as a catalyst. Also, disclosed is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th)acrylic acid comprising a first step of producing (meth)acrolein as a main product from at least one reaction material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propylene, propane, isobutylene, t-butyl alcohol and methyl-t-butyl ether, and a second step of producing (meth)acrylic acid from the (meth)acrolein, wherein yield of (meth)acrylic acid in the product of the first step is 20 mole % or higher.
    揭示了一种基于Mo—Bi—Nb—Te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以及一种从丙烯、丙烷、异丁烯、叔丁醇和甲基叔丁基醚所选的至少一种反应物生产(甲基)丙烯酸的方法,其中使用基于Mo—Bi—Nb—Te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此外,还揭示了一种生产(甲基)丙烯酸的方法,包括从丙烯、丙烷、异丁烯、叔丁醇和甲基叔丁基醚所选的至少一种反应物中生产(甲基)丙烯醛作为主要产品的第一步,以及从(甲基)丙烯醛中生产(甲基)丙烯酸的第二步,其中第一步产物中(甲基)丙烯酸的产率为20摩尔%或更高。
  • Calix[4]arene supported group 5 imido complexes
    作者:Simon Dürr、Bettina Bechlars、Udo Radius
    DOI:10.1016/j.ica.2006.06.029
    日期:2006.10
    reaction of imidoyl chlorides [V(NR)Cl 3 ] (R = Ph 1 , Tol 2 , t Bu 3 ) and calix[4]arene methyl ether H 3 Mecalix unexpectedly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vanadium (IV) complex [VCl(Mecalix)] ( 4 ). Calix[4]arene methyl ether stabilized imido complexes of the type [V(NR)(Mecalix)] (R = Ph 7 , Tol 8 , t Bu 9 ) were afforded from the reaction of [V(NR)Cl 3 ] (R = Ph 1 , Tol 2
    摘要亚氨酰氯[V(NR)Cl 3](R = Ph 1,Tol 2,t Bu 3)与杯[4]芳烃甲基醚H 3 Mecalix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导致了结构上具有特征的钒(IV )复数[VCl(Mecalix)](4)。由[V(NR)Cl 3]的反应得到[V(NR)(Mecalix)]类型的杯[4]芳烃甲基醚稳定的亚氨基配合物(R = Ph 7,Tol 8,t Bu 9)( R = Ph 1,Tol 2,t Bu 3)和杯[4]芳烃醚的三(锂)或三(钠)盐。锂盐[Li 3(Mecalix)} 2](5)是固态的二聚体,其中两个单体三价阴离子通过锂阳离子桥接。亚氨基复合物[M(NR)(Mecalix)](M = Nb:R = t Bu,12,R = Tol 13,R = Mes 14,R = Dipp 15; M = Ta:R = t Bu 16,R = Tol 17)(Tol = 4-C 6 H
  • Synthesis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es of imido and isodiazene complexes of vanadium, niobium and tantalum
    作者:Andreas A. Danopoulos、Robyn S. Hay-Motherwell、Geoffrey Wilkinson、Tracy K.N. Sweet、Michael B. Hursthouse
    DOI:10.1016/s0277-5387(96)00387-7
    日期:1997.1
    Abstract Interaction of [M(NBut)(NHBut)(H2NBut)Cl2]2, M  Nb, Ta, with five equiv. of ButNHLi gave [M(NBut)3(NHBut)]Li2}2, M  Nb (2a), M = Ta (2b), which showed the presence of three different tert-butylimido groups and resisted further metallation. Interaction of MCl5, M  Nb, Ta, with 1-amino-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 C9H18NNH2, in the presence of Me3SiClEt3N gave (Et3NH)[M(C9H18N2)2Cl4]
    [M(NBut)(NHBut)(H2NBut)Cl2] 2,MNb,Ta与5个当量的相互作用 ButNHLi的缩合反应得到[M(NBut)3(NHBut)] Li2} 2,M(Nb(2a),M = Ta(2b),这表明存在三个不同的叔丁基酰亚胺基,并能抵抗进一步的金属化。MCl5,MNb,Ta与1-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C9H18NNH2的相互作用,在Me3SiClEt3N存在下得到(Et3NH)[M(C9H18N2)2Cl4],MNb( 3a),MTa(3b)。与NH4VO3的相似相互作用产生低产率的[(C9H18N2)2(OSiMe3)2 V(μ-O)V(O)(OsiMe3)2](4)。已经确定了(2a),(3b)和(4)的X射线晶体结构。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