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与氰化钠作用制取氯化氰(NaCN+Cl2)。
所需设备包括500mL三颈瓶,其中装有汞封搅拌、导气管和出气管。导入气体需先通过含硫酸的干燥瓶进行干燥处理。出气管连接蛇形冷凝管,并使用冰盐混合物冷却。冷凝管末端配有一个广口接受管,插入125mL锥形瓶中。该接受瓶与装有硫酸的洗气瓶相连,以防止硫酸倒吸。
将40g干燥的氰化钠粉末和140mL CCl4放入反应瓶中,并将其浸没在冰盐混合剂中至温度降至-5~-10℃。随后,用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4mL冰醋酸并开启搅拌器。接着通入氯气,确保整个反应过程维持在-5℃或更低的低温环境中。控制氯气体积流量,避免从出气洗瓶中逸出氯气。大约经过4~4.5小时后完成反应。
将接受瓶置于干冰冷却至-40~-50℃的丙酮溶液中,并用氮气流代替氯气继续通入约1~1.5小时以加热到60~65℃。此时,通过缓慢引入氮气流进行蒸馏。当蒸馏完成后移开接受瓶,连接一根长41mm、直径19mm的分馏柱,并将其四周包裹在干冰冷却至-25℃的丙酮中。对烧瓶进行微热处理,促使粗氯化氰回流并逐出过量的氯气。最终产物为浅黄色,产率为72%~78%,产量约36~39g。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将反应在通风良好的柜中进行,并确保佩戴防毒面具。
合成制备方法氯与氰化钠作用生成氯化氰(NaCN+Cl2=NaCl+CNCl)的装置如图所示。同样地,500mL三颈瓶内装有汞封搅拌、导气管和出气管,并通过含硫酸的干燥瓶对导入气体进行干燥处理。出气管连接蛇形冷凝管并用冰盐混合物冷却,最终广口接受管插入125mL锥形瓶中,并与装有硫酸的洗气瓶相连以防止倒吸。
将40g干燥的氰化钠粉末和140mL CCl4放入反应瓶中。将烧瓶及其内容物浸没在冰盐混合剂中至温度降至-5~-10℃。使用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4mL冰醋酸并开启搅拌器,通入氯气,并确保反应瓶维持在-5℃或更低的低温环境。
控制氯气体积流量以避免从出气洗瓶逸出氯气。反应约需4~4.5小时完成。随后将接受瓶置于干冰冷却至-40~-50℃的丙酮溶液中,并用氮气流代替氯气继续通入1~1.5小时,使烧瓶升温到60~65℃。通过引入缓慢流动的氮气进行蒸馏操作。
完成蒸馏后移开接受瓶并连接一根41mm长、直径19mm的分馏柱,并将该柱四周包裹在干冰冷却至-25℃的丙酮中,微热烧瓶促使粗氯化氰回流并逐出过量的氯气。最终产物为浅黄色,产率约为72%~78%,产量约36~39g。
操作时应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在通风良好的柜内进行反应,并佩戴防毒面具。
用途简介氯化氰主要用于有机合成。
用途氯化氰同样用于有机合成。[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