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瑞汀磷酸二钠(CA4P)简介
康普瑞汀磷酸二钠简称CA4P,是一种血管靶向抗癌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迅速中断肿瘤血流供应,导致肿瘤因供氧不足和营养缺乏而死亡。与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以及抑制新血管生成的药物不同,CA4P特异性地破坏肿瘤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未成熟内皮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组织血管中的成熟内皮细胞。
国内研究进展
目前,北大医药正在进行康普瑞汀磷酸二钠及其注射剂的Ⅱ期临床研究。
生物活性Fosbretabulin(Combretastatin A4 Phosphate, CA4P, CA 4DP)二钠是一种水溶性的Combretastatin A4 (CA4)前药。在无细胞试验中,其与β-微管蛋白的结合亲和力为0.4 μM。Fosbretabulin二钠抑制微管聚合,IC50值为2.4 μM,并干扰肿瘤血管生成。在内皮细胞中诱导有丝分裂阻滞和凋亡。
临床试验阶段
Phase 3
靶点Fosbretabulin二钠(Combretastatin A-4磷酸二钠,CA4P二钠)是水溶性前药Combretastatin A4的衍生物,最初从非洲树Combretum caffrum中分离得到。CA4是微管蛋白结合剂,其与β-微管蛋白的结合亲和力为0.4 μM(Kd = 0.40 μM),IC50值为2.4 μM。CA4选择性地对增殖的内皮细胞具有毒性,并对肿瘤血管具有强效的选择性毒性。
体外研究表明,CA4P在1 mM浓度下处理30分钟后破坏了内皮细胞微管骨架并诱导形态变化,促进了肌动蛋白应力纤维的形成和膜出泡。通过Rho/ Rho激酶路径提高单层通透性,同时增强内皮细胞通透性和抑制内皮细胞迁移与毛细血管生成,导致快速血管性缺损和肿瘤坏死。
体内研究单独给予实验性肿瘤模型10%的最大耐受剂量(MTD)的CA4P后,会导致快速、广泛且不可逆的血管关闭。6小时后的血管容积下降了93%,100 mg/kg剂量处理6小时后,肿瘤血流降低了约100倍,脾中降低了约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