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yridine‑2‑carbaldehyde phthalazine‑1‑hydraz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yridine‑2‑carbaldehyde phthalazine‑1‑hydrazone
英文别名
N-(pyridin-2-ylmethylideneamino)phthalazin-1-amine
pyridine‑2‑carbaldehyde phthalazine‑1‑hydraz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1N5
mdl
——
分子量
249.275
InChiKey
YUPZQTSEMUTFO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3.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yridine‑2‑carbaldehyde phthalazine‑1‑hydrazone 作用下, 生成 3‐pyridin‐2‐yl‐3,10b‐dihydro‐[1,2,4]triazolo[3,4‐a]phthal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铜(II)促进了肼基邻苯二酚环化为三唑并酞嗪; 六种新型Cu(II)-三唑酞嗪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多样性
    摘要:
    提出了一种在回流条件下使用铜(II)促进肼基酞嗪环化脱氢反应合成Cu(II)-三唑并酞嗪配合物的新途径。将两个酞菁环化为相应的三唑酞菁配体,即3-吡啶-2--2-基-3,10b-二氢-[1,2,4]三唑并[3,4-a]酞嗪(TPP)和3-(3,10b二氢[1,2,4]三唑并[3,4-α]酞嗪-3-基) -苯甲酸(TP3COOH),随后在 原位络合铜(II),得到6新颖的Cu(II)-triazolophthalazine配合物取决于反应条件。讨论了Cu(II)-三唑酞嗪配合物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金属部位在[Cu(TPP)Cl2 ] 2 ; 1和[Cu(TP3COOEt)Cl 2(H 2 O)] 2;4个双核络合物,在[Cu(TP3COOMe)2 Cl 2 ]中扭曲方形平面;3,[Cu(TP 3 COOH)2 Cl 2 ];5和[Cu(TP3COOH)2 Cl 2 ]·H 2 O; 图6是[Cu(TPP)(H
    DOI:
    10.1002/aoc.4992
  • 作为产物:
    描述:
    吡啶-2-甲醛盐酸肼屈嗪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25h, 以86.9%的产率得到pyridine‑2‑carbaldehyde phthalazine‑1‑hydraz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含二嗪环的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热性能和生物活性
    摘要:
    在三乙胺的存在下,通过使Zn(II)和硝酸Co(II)硝酸盐或乙酸盐与含有重氮环,吡啶-2-甲醛酞菁-1- hydr,HzPYH和二硫的席夫碱配体反应,合成了新的配位化合物(2-吡啶基)酮3-氯哒嗪-6- H,HpDPKH。得到[Co(HzPY)2 ]·3.4H 2 O,[Zn(HzPY)2 ]和[Co(HpDPK)2 ] NO 3 ·H 2 O的配合物。[Co(HzPY)2 ]·3.4H 2 O的晶体及分子结构用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确定。这些化合物的特征还包括元素分析,FT-IR和UV-Vis光谱数据,电导率和磁测量。除了具有硝酸根抗衡离子的抗磁性Co(III)化合物[Co(HpDPK)2 ] NO 3 ·H 2 O以外,所有配合物均为中性型。的磁矩[CO(HzPY)2 ]·3.4H 2 ö表示低旋转的八面体络合物,在八面体Co(II)络合物中相对较慢。因此,在3–300 K的温度范围内测
    DOI:
    10.1007/s10973-020-10194-z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structur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antimicrobial, anticancer,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o (III) complexes based on the antihypertensive hydralazine
    作者:Tarek E. Khalil、Saied M. Soliman、Nessma A. Khalil、Ayman El‐Faham、Sabine Foro、Ali El‐Dissouky
    DOI:10.1002/aoc.6565
    日期:2022.3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for the Co (III) complexes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Co2p3/2 and Co2p1/2 with binding energy differences of 14.85–14.96 which greatly approved that the Co (III) complexes have been assembled successfully. Complex 4 (IC50 = 14.97 ± 0.59 μg/ml) has the highest cytotoxicity against lung carcinoma A-549 cell line compared to the rest of the Co (III)
    四种 (III) 配合物 [CoL 2 ]X (X = ClO 4 ¯ ( 1 ); OAc¯ ( 2 )、Cl¯ ( 3 ) 或 NO 3 ¯ ( 4 )的抗菌、抗癌和抗氧化活性与哒嗪席夫碱衍生物 ( HL ) 的结合,用 FTIR、UV-Vis 和 NMR ( 1 H 和13 C) 光谱证实了新合成的配合物1和2的结构。 此外, 单晶 X 射线衍射用于确认配合物1的结构. 基于 Hirshfeld 分析, 1的分子堆积由短 HH、OH、NH 和 HC(π) 相互作用控制。Co (III) 配合物的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XPS ) 结果显示 Co 2p3/2和 Co 2p1/2的特征峰具有 14.85 - 14.96的结合能差,这极大地证明了 Co (III)复合体已成功组装。与其余的 Co (III) 复合物和游离配体相比,复合物4 (IC 50  = 14.97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