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重氮化,偶合和金属化工艺来创建螯合配体(HL)及其Co(II),Cu(II)和Ni(II)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FT-IR,紫外可见光,热分析,1 H NMR和13 C NMR提出其结构。金属(II)与HL生成的单核配合物之间的反应和摩尔电导率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均在8-12Ω -1 cm 2 mol -1的特定范围内。Co(II)和Ni(II)配合物具有伪八面体配位几何,而Cu(II)配合物具有正方形的平面配位几何。金属离子与配体相互作用。作为(C = O)的一元二齿以及去质子化moiety部分(–NH–)。此外,通过分子建模估算了确定的量子化学参数的优化结构,键长,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角度。电子吸收稀释和粘度分析技术用于研究化合物的DNA结合活性。结合常数为5.13 x 10 5 M -1范围。结果表明,复合物在凹槽中与CT-DNA结合,然后在DNA碱基堆栈之间部分引入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