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由于其抗增殖和抗雌激素作用最近受到关注。但是,尚未研究它们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共有的结构相似性和分子机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分别取代苯并咪唑和吲哚基团的第一个(R 1)和第五个(R 2)位置,合成了新型的乙基磺酰基吲哚-苯并咪唑衍生物。随后,我们进行了1 H NMR,13 C NMR,质谱和计算机分析这些新型吲哚-苯并咪唑的对接分析和抗癌活性筛选研究。发现与雌激素受体阴性(ER-)细胞系MDA-MB-231相比,吲哚-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增殖作用在雌激素(E2)反应性细胞系MCF-7和HEPG2之间更为相似。选择R 1:对氟苄基团成员作为前导化合物,因为它们具有有效的抗癌作用和对ER的适度结构亲和力。所选择的化合物的微阵列表达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R 1:对氟苄基:48,49,50,51 ; R 1:3,4-二氟苄基:53)有助于确定衍生物
吲哚-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由于其抗增殖和抗雌激素作用最近受到关注。但是,尚未研究它们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共有的结构相似性和分子机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分别取代苯并咪唑和吲哚基团的第一个(R 1)和第五个(R 2)位置,合成了新型的乙基磺酰基吲哚-苯并咪唑衍生物。随后,我们进行了1 H NMR,13 C NMR,质谱和计算机分析这些新型吲哚-苯并咪唑的对接分析和抗癌活性筛选研究。发现与雌激素受体阴性(ER-)细胞系MDA-MB-231相比,吲哚-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增殖作用在雌激素(E2)反应性细胞系MCF-7和HEPG2之间更为相似。选择R 1:对氟苄基团成员作为前导化合物,因为它们具有有效的抗癌作用和对ER的适度结构亲和力。所选择的化合物的微阵列表达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R 1:对氟苄基:48,49,50,51 ; R 1:3,4-二氟苄基:53)有助于确定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