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6-dihexyl-7-hydroxy-4-methylcoumarin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6-dihexyl-7-hydroxy-4-methylcoumarin
英文别名
3,6-dihexyl-7-hydroxy-4-methyl-2H-chromen-2-one;3,6-dihexyl-7-hydroxy-4-methylchromen-2-one
3,6-dihexyl-7-hydroxy-4-methylcoumarin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2H32O3
mdl
MFCD10040712
分子量
344.494
InChiKey
VNFNWYCLRIUJJ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9
  • 拓扑面积:
    46.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硝基邻苯二甲腈3,6-dihexyl-7-hydroxy-4-methylcoumarin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20.25h, 以72%的产率得到4-(3,6-dihexyl-7-oxy-4-methylcoumarin)phthal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外围和非外围四(3,6-二己基-7-氧基-4-甲基香豆素)取代的锌(II),钴(II)和铜(II)酞菁的合成,表征和乙醇感测性质
    摘要:
    带有香豆素部分的酞菁可能表现出令人感兴趣的特性,并且也很容易溶于有机溶剂。在这项工作中,合成并表征了带有四-(3,6-二己基-7-氧基-4-甲基香豆素)单元的酞菁化合物。首先,通过Pechmann缩合法合成起始香豆素化合物,然后通过核丝芳族取代法合成邻苯二甲腈化合物。酞菁化合物是通过邻苯二甲腈的环四聚合成的。这些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进行表征,例如FT-IR,1 H NMR,1313 C NMR,电子吸收光谱,MALDI-TOF质量和元素分析。本文还研究了酞菁的结构(取代位置,中心金属原子等)对电子吸收光谱和聚集行为的影响。在另一组实验中,研究和讨论了甲基香豆素取代基的位置对合成化合物的乙醇蒸气感测性能的影响。尽管它们的键数相似,但观察到的外围和非外围取代的酞菁薄膜的灵敏度是不同的,这表明取代基的位置在相互作用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结果​​,外围取代的基于Pc的传感器不仅对乙醇蒸气具有很高的
    DOI:
    10.1016/j.dyepig.2019.107741
  • 作为产物:
    描述:
    2-乙酰基辛酸乙酯4-己基间苯二酚硫酸 作用下, 反应 4.0h, 以86%的产率得到3,6-dihexyl-7-hydroxy-4-methylcoumarin
    参考文献:
    名称:
    外围和非外围四(3,6-二己基-7-氧基-4-甲基香豆素)取代的锌(II),钴(II)和铜(II)酞菁的合成,表征和乙醇感测性质
    摘要:
    带有香豆素部分的酞菁可能表现出令人感兴趣的特性,并且也很容易溶于有机溶剂。在这项工作中,合成并表征了带有四-(3,6-二己基-7-氧基-4-甲基香豆素)单元的酞菁化合物。首先,通过Pechmann缩合法合成起始香豆素化合物,然后通过核丝芳族取代法合成邻苯二甲腈化合物。酞菁化合物是通过邻苯二甲腈的环四聚合成的。这些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进行表征,例如FT-IR,1 H NMR,1313 C NMR,电子吸收光谱,MALDI-TOF质量和元素分析。本文还研究了酞菁的结构(取代位置,中心金属原子等)对电子吸收光谱和聚集行为的影响。在另一组实验中,研究和讨论了甲基香豆素取代基的位置对合成化合物的乙醇蒸气感测性能的影响。尽管它们的键数相似,但观察到的外围和非外围取代的酞菁薄膜的灵敏度是不同的,这表明取代基的位置在相互作用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结果​​,外围取代的基于Pc的传感器不仅对乙醇蒸气具有很高的
    DOI:
    10.1016/j.dyepig.2019.1077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