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生物学的发展为GPCR配体结合提供了见识。具有组胺H 1受体(H 1 R)高配体效率的化合物1(4-(2-苄基苯氧基)哌啶)用于设计衍生物以研究(i)胺结合区的作用,(ii)上部和下部芳族区域,和(iii)结合位点溶剂化。SAR分析表明,胺结合区是主要的结合热点,最好是结合小的叔胺。在对水网络能量学和诱变研究的计算机模拟中,研究表明水分子从胺结合区的置换最有可能导致1的N-甲基化类似物的亲和力增加。1的解构表明较低的芳族区域用作第二结合热点。这项研究表明,X射线结构与工具化合物,水能的评估以及诱变研究相结合,使SAR探索能够绘制GPCR-配体结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