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O-benzyl-fangchino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O-benzyl-fangchinoline
英文别名
(1S,14S)-9,20,25-trimethoxy-15,30-dimethyl-21-phenylmethoxy-7,23-dioxa-15,30-diazaheptacyclo[22.6.2.23,6.18,12.114,18.027,31.022,33]hexatriaconta-3(36),4,6(35),8,10,12(34),18,20,22(33),24,26,31-dodecaene
7-O-benzyl-fangchino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44H46N2O6
mdl
——
分子量
698.859
InChiKey
FYNLCYYUUNWMRZ-ZPGRZCP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9
  • 重原子数:
    52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61.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7-O-benzyl-fangchinoline硝酸乙酸酐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17h, 以68%的产率得到7-benzyl-14-nitro-fangch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Design, Synthesis and Anticancer Evaluation of Fangchinoline Derivatives
    摘要:
    以天然产物芒柄喹啉为原料合成了20种芒柄喹啉衍生物,并评估了它们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人黑色素瘤WM9细胞系以及人白血病HEL和K562细胞系的抗癌活性。生物学结果表明,这些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强效活性,并对其结构-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7-酚位上被苯甲酰基保护、14-酚位上被硝化的化合物 4g 对所有 5 种癌细胞株,尤其是 WM9 细胞株,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 值为 1.07 µM。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化合物 4g 可通过凋亡方式诱导癌细胞死亡。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 4g 未来可能成为进一步开发人类黑色素瘤 WM9 抗癌剂的先导。
    DOI:
    10.3390/molecules22111923
  • 作为产物:
    描述:
    防己诺林碱 、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生成 7-O-benzyl-fangch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灭活炎症小体作为抗炎药的防螨灵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摘要:
    合成了 28 种 7 取代的防螨碱类似物,其中 22 种是新型的,并评估了它们在 5 μM 浓度下抑制脂多糖/尼日利亚菌素 (LPS/NIG) 诱导的 IL-1β 释放的效果. 其中,化合物 6 对 IL-β 活化表现出有希望的抑制效力,IC50 值为 3.7 μM。初步机制研究表明,6 可能靶向 NLRP3 蛋白,然后与-NLRP3 阻断 ASC 焦亡体形成,而不是作用于 NLRP3 炎症小体(NF-κB 和 MAPK 通路)或 caspase-1 蛋白的激活。我们目前的研究支持了化合物 6 对 IL-β 活化的潜在作用,并为将防己胺衍生物开发成一类新型抗炎药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
    DOI:
    10.3390/molecules2406115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etrandrine and fangchinoline derivatives as antitumer agents
    作者:Dechao Li、Haizheng Liu、Yufa Liu、Qikun Zhang、Chao Liu、Shuhua Zhao、Bo Jiao
    DOI:10.1016/j.bmcl.2016.12.029
    日期:2017.2
    and synthesized, and their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against HepG2, MCF-7 cells were evaluated and described. From the activity result obtained, high to very high activity in vitro has been found, one of the tested compounds (compound 5d) exhibi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cytotoxic effects. Compound 5d increased 29.2, 7.37 times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for HepG2 cells and MCF-7 cells compared to
    天然产物的分离和修饰一直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资源。因此,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生物,并评估和描述了它们对HepG2,MCF-7细胞的抗增殖活性。从获得的活性结果,已经发现高至非常高的体外活性,其中一种测试化合物(化合物5d)表现出最显着的细胞毒性作用。与舒尼替尼(IC 50  = 16.06μM和25.41μM)相比,化合物5d对HepG2细胞和MCF-7细胞的抗增殖活性提高了29.2、7.37倍。最终流式细胞仪确定化合物5d 确实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 Design, synthesis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 fangchinol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cancer agents
    作者:Yan-chun Zhang、Xiu-zheng Gao、Chao Liu、Mu-xuan Wang、Rui-rui Zhang、Jin-yue Sun、Yu-fa Liu
    DOI:10.1016/j.bioorg.2019.103431
    日期:2020.1
    The isol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ynthesis of anti-tumor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angchinoline derivatives against cancer cells. In vitro cytotoxicity of all derivatives against five cancer cell lines (A549, Hela, HepG-2, MCF-7 and MDA-MB-231 cell lines) and HL-7702 normal cells was
    天然产物的分离和修饰在合成用于治疗癌症的抗肿瘤药物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防己诺林碱生物对癌细胞的作用。使用CCK-8分析评估了所有衍生物对五种癌细胞系(A549,Hela,HepG-2,MCF-7和MDA-MB-231细胞系)和HL-7702正常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合成化合物对所有受试细胞均表现出比母体毒死o碱更好的细胞毒性作用。尤其是,化合物3i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对A549细胞的IC50值为0.61 µM。与房车碱和HCPT(羟基喜树碱)相比,化合物3i的抗增殖活性显着提高。更有趣的是,化合物3i对正常细胞有轻微的毒副作用,IC50值为27.53 µM。此外,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测定表明,化合物3i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将A549细胞阻滞在G2 / M期。使用流式细胞仪,细胞染色,活性氧分析,RT-q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评估了化合物3i的凋亡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