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结合位点的靶向代表了一种有吸引力的但尚未开发的方法来调节小分子的蛋白质功能。使用来自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的二聚体
蛋白酶(Pr)作为模型系统,我们试图剖析推定的变构网络,该网络将二聚化界面的隐蔽位点与酶功能相连接。用与二聚体界面位点结合的变构
抑制剂对单体
蛋白酶的五个低温X射线结构进行了解析。在室温X射线数据和其他二聚体疱疹病毒
蛋白酶的比较分析中,别构
抑制剂捕获的明显协调运动也作为替代状态被揭示。通过详细的动力学分析阐明了两步机理,并提出了抑制作用的酶异构化模型。最后,该类别的代表性变构
抑制剂在病毒感染性细胞模型中显示有效。这些研究揭示了原子通信的协调动态网络,该网络将KHSV Pr的隐性结合位点占用和变构失活联系起来,可用于靶向该临床相关酶家族的其他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