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ut-1-yn-1-yl)-2-methylbenz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ut-1-yn-1-yl)-2-methylbenzene
英文别名
1-But-1-ynyl-2-methylbenzene
1-(but-1-yn-1-yl)-2-methylbenz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1H12
mdl
——
分子量
144.216
InChiKey
WUVHXLQTAWUPP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but-1-yn-1-yl)-2-methylbenzene 、 (Toluene-2-sulfonyl)-acetic acid methyl ester 在 potassium phosphate monohydrate2,4,5,6-四(9H-咔唑-9-基)异酞腈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71 %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以芳基磺酰乙酸酯为双功能试剂光氧化还原催化炔烃烷基芳基化
    摘要:
    炔烃的双官能化代表了一种强大而直接的复杂分子合成方法。然而,尽管烯烃双官能化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双官能试剂介导的炔烃自由基双官能化仍然具有挑战性且尚未得到充分探索。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新型芳基磺酰基乙酸酯骨架,其中芳基环通过SO 2连接到乙酸酯上,作为一种强大的双功能试剂,用于在光氧化还原条件下通过乙烯基自由基中间体对炔烃进行烷基芳基化。这种模块化双功能试剂能够同时将多种官能团(包括(杂)芳基环和烷基羧酸酯)结合到炔烃中,从而产生具有合成价值的全碳四取代烯烃衍生物。这种转化的特点是其氧化还原中性、易于获得的起始原料、与不同官能团的相容性及其促进聚合合成的能力。复杂分子的后期功能化以及荧光分子和抗癌药物的制备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DOI:
    10.1007/s11426-023-1930-6
  • 作为产物:
    描述:
    1-丁炔2-碘代甲苯copper(l) iodide 、 trans-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 dichlorid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92%的产率得到1-(but-1-yn-1-yl)-2-meth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开环炔复分解聚合中共轭聚合物拓扑结构的引发剂控制
    摘要:
    钼碳炔配合物 [RC≡Mo(OC(CH3)(CF3)2)3] 以甲基 (R = Mes) 或乙基 (R = Et) 取代基为特征,引发了应变环炔烃的活性开环炔烃复分解聚合, 5,6,11,12-四脱氢苯并[a,e][8]环烯,得到完全共轭的聚(邻亚苯基乙炔)。在引发步骤中转移的聚合物端基(Mes 与 Et)的空间需求差异决定了所得聚合物链的拓扑结构。虽然 [MesC≡Mo(OC(CH3)(CF3)2)3] 仅产生线性聚(邻亚苯基乙炔),但由 [EtC≡Mo(OC(CH3)(CF3)2)3] 引发的聚合导致环状大小从 n = 5 到 20 个单体单元的聚合物。
    DOI:
    10.1021/jacs.6b024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