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杀基因治疗利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腺嘧啶激酶基因(HSV-1 tk)被认为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该疗法利用病毒酶相对于人类胸腺嘧啶激酶的较低特异性,涉及向表达转移基因的细胞施加抗病毒药物(例如甘昔洛韦)作为前药,诱导这些细胞发生酶促细胞死亡。已经描述了18F标记的衍生物,用于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监测病毒激酶酶活性的位置、持续时间和强度。由于尚未开发出最佳放射性示踪剂,因此合成了新颖的物质用于监测基因表达。合成了一组13个核苷类似物,其中包括N1-甲基-9-[(1,3-二羟基-2-丙氧基)甲基]鸟苷(5)和N1-甲基-9-[(4-羟基)-3-羟甲基丁基]鸟苷(7)作为甘昔洛韦和彭昔洛韦的甲基类似物及其相关的氟化合物(6,8)。进一步的新颖衍生物包括N6-甲基-9-[(1,3-二羟基-2-丙氧基)甲基]-,N6-甲基-9-[(4-羟基)-3-羟甲基丁基]腺嘌呤(9,10),以及尿嘧啶衍生物5-羟基-1-[(1,3-二羟基-2-丙氧基)甲基]尿嘧啶(11),6-甲基-1-[(1,3-二羟基-2-丙氧基)-甲基]尿嘧啶(12)及其3-氟衍生物(13)。关键词:氟化核苷类似物,基因治疗,PET,胸腺嘧啶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