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DA批准1%吡美莫司乳膏用于2岁以上无免疫抑制的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AD)和湿疹患者,作为二线药物进行短期非持续治疗。德国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建议,在不适合外用激素或预期长期治疗可能引起不可逆副作用的情况下,可选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对于敏感区域如面部、屈侧等部位,吡美莫司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且耐受性优于糖皮质激素。
药代动力学吡美莫司的药代动力学有两个显著特点:高亲脂性和大分子量。与他克莫司和糖皮质激素相比,吡美莫司具有更高的分布系数和更大的分子量(分别为6.99、810 uM、4.34-5.6和<500 uM)。体外研究显示,吡美莫司与皮肤蛋白的结合力约为他克莫司的三倍。由于其大分子量,吡美莫司难以穿透完整皮肤,大部分药物会积聚在表皮和真皮之间,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极少。
一项封包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表明,在晚上连续9天使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中等至严重程度的患者后,84%患者的血药浓度低于0.5 ng/mL。另一项长期非封包研究也显示,2次/日治疗中等至严重的特应性皮炎6-12个月后,血药浓度范围为0.1~1.94 ng/mL,未发现药物蓄积现象。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外用吡美莫司超过30倍最大推荐人体用量并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会导致淋巴组织增生性改变。
局部用免疫调节剂吡美莫司是一种局部用免疫调节剂,由链霉菌产生的子囊素981(ASM 981)组成。它可特异性与胞质受体macrophilin-12结合,作为钙调蛋白抑制剂发挥作用。
在体外实验中,吡美莫司通过抑制磷酸酶功能阻断T淋巴细胞激活途径,并阻止细胞因子和促炎性介质从肥大细胞中释放。具体机制包括:形成pimecrolimus-macrophilin复合物并与其胞质酶钙调磷酸酶结合;通过抑制活化的T细胞中核因子的去磷酸化作用,阻断其激活过程;抑制Fc∈-RI介导的脱粒和分泌炎症性介质。此外,它还能降低与macrolactam靶点通路和炎症相关的基因mRNA表达。
体内研究在小鼠体内,吡美莫司口服效果与环孢霉素A相当,皮下注射略逊于环孢霉素A。在过敏性接触皮炎模型中,与环孢霉素A和他克莫司相比,吡美莫司能持续抑制次级炎症反应而不损害初次免疫应答。在模拟急性过敏性皮炎信号的低镁无毛大鼠模型中,它有效降低了皮肤炎症和瘙痒。
此外,在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用绵羊红细胞形成抗体以及肾移植的大鼠体内实验中,与他克莫司相比,吡美莫司仅显示出较低电势以减弱全身免疫应答。在过敏性接触皮炎(ACD)猪模型和强效皮质类固醇氯倍他索-17-丙酸盐治疗效果相当。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长川霉素 | ascomycin | 104987-12-4 | C43H69NO12 | 792.02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1E,3S,4R,5S,8R,9E,12S,14S)-1-[(1R,3R,4S)-4-chloro-3-methoxycyclohexyl]-8-ethyl-5-hydroxy-14-methoxy-14-[(2R,3S,5R)-3-methoxy-5-methyl-6-oxooxan-2-yl]-2,4,10,12-tetramethyl-7-oxotetradeca-1,9-dien-3-yl] (2S)-1-formylpiperidine-2-carboxylate | 686773-65-9 | C42H68ClNO10 | 782.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