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ro-adrenomedullin (153 - 1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ro-adrenomedullin (153 - 185)
英文别名
H-SLPEAGPGRTLVSSKPQAHGAPAPPSGSAPHFL-OH;H-Ser-Leu-Pro-Glu-Ala-Gly-Pro-Gly-Arg-Thr-Leu-Val-Ser-Ser-Lys-Pro-Gln-Ala-His-Gly-Ala-Pro-Ala-Pro-Pro-Ser-Gly-Ser-Ala-Pro-His-Phe-Leu-OH;(2S)-2-[[(2S)-2-[[(2S)-2-[[(2S)-1-[(2S)-2-[[(2S)-2-[[2-[[(2S)-2-[[(2S)-1-[(2S)-1-[(2S)-2-[[(2S)-1-[(2S)-2-[[2-[[(2S)-2-[[(2S)-2-[[(2S)-5-amino-2-[[(2S)-1-[(2S)-6-amino-2-[[(2S)-2-[[(2S)-2-[[(2S)-2-[[(2S)-2-[[(2S,3R)-2-[[(2S)-2-[[2-[[(2S)-1-[2-[[(2S)-2-[[(2S)-2-[[(2S)-1-[(2S)-2-[[(2S)-2-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4-methylpent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4-carboxybutanoyl]amino]propanoyl]amino]acet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acetyl]amino]-5-carbamimidamidopentanoyl]amino]-3-hydroxybutanoyl]amino]-4-methylpentanoyl]amino]-3-methylbutanoyl]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hex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5-oxopentanoyl]amino]propanoyl]amino]-3-(1H-imidazol-5-yl)propanoyl]amino]acetyl]amino]prop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prop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acetyl]amino]-3-hydroxypropanoyl]amino]propanoyl]pyrrolidine-2-carbonyl]amino]-3-(1H-imidazol-5-yl)propanoyl]amino]-3-phenylpropanoyl]amino]-4-methylpentanoic acid
pro-adrenomedullin (153 - 185)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3H224N42O43
mdl
——
分子量
3219.61
InChiKey
PPXCDLSJHBFXFB-XMNBZAF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09
  • 重原子数:
    228.0
  • 可旋转键数:
    91.0
  • 环数:
    1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6
  • 拓扑面积:
    1280.04
  • 氢给体数:
    41.0
  • 氢受体数:
    4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亚乙基丙二酸二乙酯pro-adrenomedullin (153 - 185) 在 riboflavin tetrabutyrate 作用下, 以 甘油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脱羧烷基化通过氧化电位对天然蛋白质进行位点选择性生物缀合
    摘要:
    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药物的出现推动了对提供均质加合物的可靠的定点选择性蛋白质修饰方法的需求。尽管使用工程氨基酸的生物正交方法通常为选择性功能化问题提供了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但是使用天然氨基酸实现均质性仍然是一个挑战。在这里,我们探索可见光介导的单电子转移,作为实现位点和化学选择性生物共轭的一种机制。具体来说,我们证明了使用光氧化还原催化作为选择性的平台,其中内部和C端羧酸盐之间的氧化电位差异可以用来专门获得C端功能化。这种氧化电位门控技术适用于内源肽,并已在蛋白质胰岛素上成功证明。作为一种基本的生物偶联新方法,该方法为光氧化还原催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蓝图,该氧化还原作为靶向其他氧化还原活性侧链进行天然偶联的通用平台。
    DOI:
    10.1038/nchem.288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carboxylative alkylation for site-selective bioconjugation of native proteins via oxidation potentials
    作者:Steven Bloom、Chun Liu、Dominik K. Kölmel、Jennifer X. Qiao、Yong Zhang、Michael A. Poss、William R. Ewing、David W. C. MacMillan
    DOI:10.1038/nchem.2888
    日期:2018.2.1
    advent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s pharmaceuticals has fuelled a need for reliable methods of site-selective protein modification that furnish homogeneous adducts. Although bioorthogonal methods that use engineered amino acids often provide an elegant solution to the question of selective functionalization, achieving homogeneity using native amino acids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 we explore visible-light-mediated
    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药物的出现推动了对提供均质加合物的可靠的定点选择性蛋白质修饰方法的需求。尽管使用工程氨基酸的生物正交方法通常为选择性功能化问题提供了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但是使用天然氨基酸实现均质性仍然是一个挑战。在这里,我们探索可见光介导的单电子转移,作为实现位点和化学选择性生物共轭的一种机制。具体来说,我们证明了使用光氧化还原催化作为选择性的平台,其中内部和C端羧酸盐之间的氧化电位差异可以用来专门获得C端功能化。这种氧化电位门控技术适用于内源肽,并已在蛋白质胰岛素上成功证明。作为一种基本的生物偶联新方法,该方法为光氧化还原催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蓝图,该氧化还原作为靶向其他氧化还原活性侧链进行天然偶联的通用平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