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腐蚀性。
|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
| 化学品中文名称: | 氢氧化四乙基铵;四乙基氢氧化铵 |
| 化学品英文名称: | Tetraethyl ammonium hydroxide |
|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 |
| Synonyms: | |
| CAS No.: | 77-98-5 |
| 分子式: | C 8 H 21 NO |
| 分子量: | 147.30 |
|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
| 纯化学品 混合物 | |||
| 化学品名称:氢氧化四乙基铵;四乙基氢氧化铵 | |||
|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
| 危险性类别: |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
| 侵入途径: |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
| 健康危害: | 本品呈强碱性。腐蚀性强。对皮肤、眼睛和粘膜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炎症、痉挛,化学性肺炎及肺水肿等。 |
| 环境危害: | |
| 燃爆危险: |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
| 皮肤接触: | 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若有灼伤,按碱灼伤处理。 |
| 眼睛接触: | 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就医。 |
| 吸入: |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 食入: | 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就医。 |
|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
| 危险特性: | 与酸类发生剧烈反应。具有强腐蚀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
| 有害燃烧产物: | |
|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 不燃。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
|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 |
|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 |
| 闪点(℃): | |
| 自燃温度(℃): | |
| 爆炸下限[%(V/V)]: | |
| 爆炸上限[%(V/V)]: | |
| 最小点火能(mJ): | |
| 爆燃点: | |
| 爆速: | |
| 最大燃爆压力(MPa): | |
| 建规火险分级: |
|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
| 应急处理: |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砂土吸收,铲入提桶,倒至空旷地方深埋。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区,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
|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
| 操作注意事项: | |
| 储存注意事项: |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 最高容许浓度: |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
| 监测方法: | |
| 工程控制: |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
| 呼吸系统防护: |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
| 眼睛防护: |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
| 身体防护: | 穿防腐工作服。 |
| 手防护: | 戴橡胶手套。 |
| 其他防护: |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
|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
| 外观与性状: | 商品为20%的水溶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
| pH: | |
| 熔点(℃): | 40~50(水合物) |
| 沸点(℃): | (分解) |
| 相对密度(水=1): | 1.023 |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 |
| 饱和蒸气压(kPa): | |
| 燃烧热(kJ/mol): | |
| 临界温度(℃): | |
| 临界压力(MPa): | |
|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 |
| 闪点(℃): | |
| 引燃温度(℃): | |
| 爆炸上限%(V/V): | |
| 爆炸下限%(V/V): | |
| 分子式: | C 8 H 21 NO |
| 分子量: | 147.30 |
| 蒸发速率: | |
| 粘性: | |
| 溶解性: | 溶于水。 |
| 主要用途: | 用作化学试剂和核苷的乙酰化等。 |
|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
| 稳定性: |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
| 禁配物: | 强氧化剂、强酸、二氧化碳。 |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
| 聚合危害: | 不能出现 |
| 分解产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 |
|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
| 急性毒性: | |
| 急性中毒: | |
| 慢性中毒: | |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 |
| 刺激性: | |
| 致敏性: | |
| 致突变性: | |
| 致畸性: | |
| 致癌性: |
|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
| 生态毒理毒性: | |
| 生物降解性: | |
| 非生物降解性: | |
|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
|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
| 废弃物性质: | |
| 废弃处置方法: | |
| 废弃注意事项: |
|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
| |
| 危险货物编号: | 82019 |
| UN编号: | |
| 包装标志: | |
| 包装类别: | Ⅱ |
| 包装方法: | |
| 运输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操作现场不得吸烟、饮水、进食。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
| RETCS号: | |
| IMDG规则页码: |
|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
|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 |
|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
|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
| 参考文献: |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
| 填表时间: | 年月日 |
| 填表部门: | |
| 数据审核单位: | |
| 修改说明: | |
| 其他信息: | 6 |
| MSDS修改日期: | 年月日 |
四乙基氢氧化铵是一种有机季铵碱,常以甲醇和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它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浅黄色的液体,并具有强碱性。该物质能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加热分解,在工业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作相转移催化剂、分子筛合成的模板剂、清洗剂以及石油工业中的脱杂剂等。以苯胺和溴乙烷为原料,使用四乙基氢氧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可以合成N,N-二乙基苯胺。
电解法制备四乙基氢氧化铵通过电解槽来制备四乙基氢氧化铵的原理是:在电解槽阳极室中,四乙基氯化铵水溶液中的氯离子受电场力作用向阳极迁移,并在阳极上放电产生氯气。由于离子膜的选择性透过特性,氯离子无法穿透,而四乙铵离子可以进入阴极室并富集其中。电解槽的阴极室内,水分子分解为氢气和氢氧根离子,后者与由阳极室迁移来的四乙铵离子结合生成四乙基氢氧化铵。随着通电量增加,四乙基氢氧化铵浓度逐渐提高,最终达到预期粗品浓度。
阳极电化学反应如下: [ (C_2H_5)_4NCl \rightarrow (C_2H_5)_4N^+ + Cl^- ] [ 2Cl^- - 2e \rightarrow Cl_2 \uparrow ]
阴极电化学反应如下: [ H_2O \rightarrow H^+ + OH^- ] [ (C_2H_5)_4^+ + OH^- \rightarrow (C_2H_5)_4OH ] [ 2H^+ + 2e \rightarrow H_2 \uparrow ]
总反应为: [ 2(C_2H_5)_4NCl + 2H_2O \rightarrow 2(C_2H_5)_4OH + H_2 \uparrow + Cl_2 \uparrow ]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被放空,生成的氯气用碱液吸收生成次氯酸钠,后者是漂白粉的主要原料。因此该方法简单、纯度高且无环境污染。
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测定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的第二和第三临界胶束浓度(CMC),其值分别为0.52和38.0 mmol/L。在没有探针分子的情况下,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体系胶束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得到了一个受扩散控制的氧化峰。用电位阶跃计时库仑法(CC)测定了胶束的扩散系数,得出第一和第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52和41.0 mmol/L。
通过这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四乙基氢氧化铵的第一和第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52和39.5 mmol/L。电导率法和计时库仑法各具特点,都是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有效方法。信息来源:2007年第4期《应用化学》期刊。
用途四乙基氢氧化铵用作相转移催化剂、分子筛合成的模板剂及清洗剂等。
用途也可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或电子工业中的原料。
分类腐蚀物品
毒性分级高毒
急性毒性皮下—小鼠 LDL0: 107 mg/kg
爆炸物危险特性对皮肤、角膜有腐蚀性
可燃性危险特性受热分解,蒸气有毒;燃烧排放有毒氮氧化物和氨气烟雾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酸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