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四氯金酸 | 16903-35-8

中文名称
四氯金酸
中文别名
四氯金酸氢;三氯化金;氯化金;氯金酸
英文名称
HAuCl4
英文别名
chloroauric acid;gold chloride;Aurate(1-), tetrachloro-, hydrogen, (SP-4-1)-;gold(3+);hydron;tetrachloride
四氯金酸化学式
CAS
16903-35-8
化学式
AuCl3*ClH
mdl
——
分子量
339.786
InChiKey
VDLSFRRYNGEBEJ-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0°C
  • 沸点:
    100 °C
  • 密度:
    3.9 g/mL at 25 °C
  • 溶解度:
    可溶于水中
  • 暴露限值:
    ACGIH: Ceiling 2 ppmOSHA: Ceiling 5 ppm(7 mg/m3)NIOSH: IDLH 50 ppm; Ceiling 5 ppm(7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p>1. 遵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p> <p>2. 见光会出现黑色斑点,遇强热会分解。</p>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7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6,S36/37,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34,R43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60 8/PG 3
  • 危险类别:
    8
  • RTECS号:
    CK633000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0,P264,P270,P272,P280,P301+P312+P330,P301+P330+P331,P303+P361+P353,P304+P340+P310,P305+P351+P338+P310,P333+P313,P363,P405,P501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4,H317
  • 储存条件:
    存储于2-8°C的阴凉干燥处。

SDS

SDS:f704dd277922786046675845f8e9a7e2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金原子吸收标准浓缩液 1.00g Au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Gold(III) chloridesolution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腐蚀 (类别1B)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皮肤敏化作用 (类别1)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402 对水生生物有害。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2 禁止将受污染的工作服带出工作场地.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措施
P301 + P330 + 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 + P361 + 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3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 就诊。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2 混合物
: Gold(III) chloridesolution
别名
组分 分类 浓度或浓度范围
Hydrochloric acid
CAS 号 7647-01-0 Skin Corr. 1B; Eye Dam. 1; 7 - 10 %
EC-编号 231-595-7 STOT SE 3; H314, H335
索引编号 017-002-01-X
Tetrachloroauric acid
CAS 号 16903-35-8 Skin Corr. 1B; Eye Dam. 1; 3 - 5 %
EC-编号 240-948-4 Skin Sens. 1; Aquatic Acute 2;
H314, H317, H401
如需在本章节中提及的H类告知和R类描述的全部文字说明,请见第16章节.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防止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品处理。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处理及打开容器时, 必须小心。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CAS 号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Hydrochloric acid 7647-01-0 MAC 7.5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颜色: 无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1.000 g/cm3 在 20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碱, 碱金属, 金属, 胺, 还原剂, 高锰酸;比如高锰酸钾, 氟, 二矽化六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3 - 第3组:未被分类为对人类致癌 (Hydrochloric acid)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引起皮肤烧伤。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害。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789 国际海运危规: 1789 国际空运危规: 1789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HYDROCHLORIC ACID
国际海运危规: HYDROCHLORIC ACID
国际空运危规: Hydrochloric acid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国际海运危规: 8 国际空运危规: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6. 其他信息
第3节提及的危险代码和风险代码的文字说明
Aquatic Acute 急性水生毒性
Eye Dam. 严重的眼损伤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H401 对水生生物有毒。
Skin Corr. 皮肤腐蚀
Skin Sens. 皮肤敏化作用
STOT SE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进一步信息
版权所有:2012 Co. LLC. 公司。许可无限制纸张拷贝,仅限于内部使用。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氯金酸 介绍

氯金酸亦称“氯化金”、“四水合氯化金”。化学式HAuCl₄·4H₂O,分子量411.85。它是一种黄色针状晶体,具有毒性且有腐蚀性,易溶于水,并能溶解在乙醇和乙醚中,微溶于三氯甲烷。通过从乙醇溶液结晶可以得到无水氯金酸。受热分解时,在暴露的条件下会生成黑色斑点;加热至120℃时,则分解为三氯化金。它在碱性溶液中与KI反应可沉淀出褐色的金,而在酸性溶液中遇二氯化锡则生成“桂皮紫色”。使用甲基橙可以使其水溶液呈现紫色,滴入1~3滴盐酸后变为绿色,再遇到含金离子的溶液时会变成淡紫色;加入冷的氢氧化钾溶液将生成氢氧化金沉淀,通入二氧化硫则被还原成金粉。

制法

氯金酸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纯金溶解于王水中(或饱和氯气的盐酸中),经过蒸馏和结晶步骤即可得到所需产物。

用途
  1. 微量分析、生物碱测定。
  2. 电镀,用于制造金粉、瓷器着色、红色玻璃及特种墨水等。
  3. 医药,可用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制备以及作为铷(Rb)、铯(Cs)的微量分析试剂。
  4.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局部镀金于引线框架,用于印刷电路板和电子接插件。
  5. 照相业及化学试剂
  6. 纳米材料合成:用来制备溶液形式的稳定纳米级和未衍生化的胶体金粒子。
生产方法

另一种生产氯金酸的方法如下:

  • 将高纯度的金箔加入到硝酸(相对密度1.40):蒸馏水:盐酸(相对密度1.19)=1:5:5(体积比)的混合溶液中,使金箔溶解。
  • 溶解后的液体蒸发至稠状后,通过触摸感测剩余硝酸并进行稀释。重复此步骤3-4次,最后一步蒸发时,通入氯气以辅助结晶过程。
  • 在不断搅拌下冷却所得混合物,并将粉末干燥,即制得试剂级的氯金酸。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四氯金酸 在 NaBH4 、 aq. NaOH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Deactivation of Au/TiO2 catalyst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o-chloronitrobenzene in the presence of CO2
    摘要:
    The hydrogenation of o-chloronitrobenzene over Au/TiO2 was investigated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 ethanol, H2O, and H2O/CO2 at 140 degrees C. The reaction rate followed the order of H2O > H2O/CO2 > ethanol > scCO(2). Au/TiO2 was deactivated in the systems containing CO2. Changes of Au/TiO2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n situ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diffuse reflectance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 (DR-UV/Vis). Aggregation of Au particles was excluded from origins of deactivation by TEM. Carbonate-like species formed on gold in the presence of CO2 and H-2 were detected by in situ IR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of XPS and DR-UV/Vis reveal that the active species of Au-0 was oxidized in the presence of CO2. The possible formation of CO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ctivity of Au/TiO2 were also discussed. Accordingly, the formation of carbonates, the oxidation of surface Au-0 by CO2, and the CO formation are proposed to be the possible factors for the deactivation of Au/TiO2. (C) 2010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molcata.2010.11.029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VATANABEH, ISAO;VAKAMATSU, KEHNDZI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METHOD FOR CONCENTRATING VIRUSES, METHOD FOR CONCENTRATING CELLS OR BACTERIA, AND MAGNETIC COMPOSITE
    摘要:
    一种浓缩病毒的方法包括施加磁力于混合物中,该混合物包含:糖链固定的磁性金属纳米颗粒,每个颗粒的结构是将糖链固定的金属纳米颗粒与第一磁性纳米颗粒结合;平均粒径大于糖链固定的磁性金属纳米颗粒的第二磁性颗粒;以及样本。每个糖链固定的金属纳米颗粒具有结构,其中配体共轭物通过硫原子与金属纳米颗粒结合。配体共轭物具有结构,其中连接剂化合物的氨基与具有还原端的糖链连接。连接剂化合物包含氨基、硫原子和具有碳氮键的碳氢链。这允许在短时间内浓缩病毒,浓度几乎等于离心浓缩的浓度,从而安全有效地浓缩目标病毒,从而实现快速、简便和高灵敏度的病毒检测和鉴定。
    公开号:
    US20110027854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kinetics of redox reaction of gold(III) chloride complex ions with l-ascorbic acid
    作者:Magdalena Luty-Błocho、Krzysztof Pacławski、Marek Wojnicki、Krzysztof Fitzner
    DOI:10.1016/j.ica.2012.10.031
    日期:2013.1
    step in particles formation process is the reduction reaction of Au(III) ions to Au(I). The rate of such reaction determines the rate of nuclei formation, i.e. reduction reaction of Au(I) to Au(0) and thus the rate of nanoparticles for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redox reaction between gold(III) chloride complex ions and l -ascorbic acid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have been carried
    摘要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包括还原,成核和生长几个阶段​​。颗粒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是Au(III)离子还原成Au(I)的反应。这种反应的速率决定了核形成的速率,即Au(I)还原为Au(0)的反应,因此决定了纳米颗粒的形成速率。本文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氯化金(III)络合离子与1-抗坏血酸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从实验获得的动力学曲线,确定了反应物初始浓度,pH,温度,离子强度和氯离子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发现在强酸性溶液(pH 1.3)中,活化的焓(ΔH‡)和熵(ΔS‡)的值分别为38.5 kJ / mol和-89.5 kJ / mol K,在较高的pH值(pH 2.5)下,ΔH‡和ΔS‡的值分别为42.0 kJ / mol和-64.5 kJ / molK。利用得到的结果,确定了动力学方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所获得的数据可用于计算核形成的时间,因此对于例如在微反应器
  • POLYME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申请人:KATO Toshinori
    公开号:US20080014505A1
    公开(公告)日:2008-01-17
    This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olding containing as a main ingredient a copolymer (Z) and at least two mutually insulated electrodes in joint with the molding, wherein the copolymer (Z) comprises a polymer block (A) having as a main unit an aromatic vinyl compound unit and a polymer block (B) being incompatible with the polymer block (A), and has ion-conducting groups on the polymer block (A). Th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particularly as an actuator device. Th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or actuator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actuated swiftly; is excellent in industrial economical efficiency; has only a low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holds self-standing properties; and is excellent in mechanical strength.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一种模制品,其主要成分为共聚物(Z),并且至少有两个相互绝缘的电极与该模制品连接,其中共聚物(Z)包括具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单元作为主要单元的聚合物块(A)和与聚合物块(A)不相容的聚合物块(B),并且在聚合物块(A)上具有离子传导基团。本发明的电化学装置特别适用于作为致动器装置。本发明的电化学装置或致动器装置可以迅速启动;具有优异的工业经济效益;对环境的影响只有很小的影响;具有自立性能;并且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
  • Polyme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申请人:Kuraray Co., Ltd.
    公开号:US08012628B2
    公开(公告)日:2011-09-06
    This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olding containing as a main ingredient a copolymer (Z) and at least two mutually insulated electrodes in joint with the molding, wherein the copolymer (Z) comprises a polymer block (A) having as a main unit an aromatic vinyl compound unit and a polymer block (B) being incompatible with the polymer block (A), and has ion-conducting groups on the polymer block (A). Th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particularly as an actuator device.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一种含有共聚物(Z)作为主要成分的模制品以及至少两个相互绝缘的电极与模制品联接,其中共聚物(Z)包括具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单元作为主单元的聚合物块(A)和与聚合物块(A)不相容的聚合物块(B),并且在聚合物块(A)上具有离子导电团。本发明的电化学装置特别可用作致动器装置。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FOR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PRINTS BY SURFACE-ENHANCE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申请人:Lewis Linda Anne
    公开号:US20140065290A1
    公开(公告)日:2014-03-06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int detectio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nanoparticles having an aerogel metal oxide core covered by a layer of zerovalent noble metal, and optionally, a fluorescent organic dye, wherein the fluorescent organic dye is within an interacting distance of the plasmon resonance field of the layer of zerovalent noble metal. The invention is also directed to surface-enhanced spectroscopic methods for imaging a latent print, particularly a latent fingerprint, by use of the print detection composi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迹检测组合物,包括具有气凝胶金属氧化物核心的纳米颗粒,其表面覆盖有零价贵金属层,以及可选的荧光有机染料,其中荧光有机染料位于零价贵金属层的等离子共振场的相互作用距离内。本发明还涉及利用印迹检测组合物进行表面增强光谱成像的方法,特别是用于成像潜在的印迹,特别是潜在指纹。
  • METHOD OF DETECTING BIOPRODUCTS USING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OF GOLD NANOPARTICLES
    申请人:Sim Sang Jun
    公开号:US20110014724A1
    公开(公告)日:2011-01-20
    Disclosed is a method of detecting bioproducts using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 of gold nanoparticles, which can diagnose bioproducts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maximum wavelength occurred by an antigen-antibody reaction after immobilization of the gold nanoparticles onto a glass panel. A sensor using such method exhibits high sensitivity, is low in price, and makes quick diagnosis possible, thereby being applicable to various biological fields associated with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pathogens and the like, as well as diagnosis of diseases. Further, it provides a 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a sensor having higher sensitivity, low price and quick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methods using SPR.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金纳米粒子的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检测生物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在玻璃板上固定金纳米粒子后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最大波长变化来诊断生物制品。使用这种方法的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低价格和快速诊断的特点,因此适用于与环境污染物、病原体等相关的各种生物领域,以及疾病诊断。此外,与使用SPR的传统方法相比,它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更高灵敏度、低价格和快速性能的传感器的技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