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1H-indol-3-yl)ethyl)-3-(4-fluorophenyl)thiourea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1H-indol-3-yl)ethyl)-3-(4-fluorophenyl)thiourea
英文别名
1-(4-fluorophenyl)-3-[2-(1H-indol-3-yl)ethyl]thiourea
1-(2-(1H-indol-3-yl)ethyl)-3-(4-fluorophenyl)thiourea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7H16FN3S
mdl
——
分子量
313.399
InChiKey
DTNHBFJJDNVWP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71.9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1H-indol-3-yl)ethyl)-3-(4-fluorophenyl)thiourea 在 sodium azide 、 三乙胺 、 mercury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N-(2-(1H-indol-3-yl)ethyl)-1-(4-fluorophenyl)-1H-tetrazol-5-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基于1 H-四唑-5-胺的强效抗菌剂的设计和合成:分子对接研究支持DNA拓扑异构酶IV和回旋酶亲和力评估
    摘要:
    通过使合适的硫脲和叠氮化钠在氯化汞(II)和三乙胺存在下反应,总共制备了14种1,5-二取代的四唑衍生物。在体外评估所有化合物的抗微生物活性。衍生物10和11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株(标准菌株和医院菌株)显示出最高的抑制作用。观察到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在1–208μM(0.25–64μg/ ml)的范围内。1,5-四唑衍生物10和11对分离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的抑制活性被研究了。分子对接研究对所有合成衍生物和参考环丙沙星进行了评估。此外,所选择的四唑(2,3,5,6,8,9,10和11),用于它们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所有测试的化合物对非细胞毒性的HaCaT和A549细胞(CC 50  ≤60μM)。
    DOI:
    10.1016/j.ejmech.2018.07.04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2-(1H-吲哚-3-基)-N-(3,4-二苯基噻唑-2(3H)-亚烷基)乙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摘要:
    通过将相应的1-(2-)环合,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2-(1H-吲哚-3-基)-N-(3,4-二苯基噻唑-2(3H)-亚烷基)乙胺衍生物(5a-o)。 (1H-吲哚-3-基)乙基)-3-苯基硫脲3与2-溴苯乙酮。使用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评估所有合成的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还确定了针对五种真菌物种的体外抗真菌活性。通过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定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DOI:
    10.2174/15734064113090200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Indole-Derived Thioureas
    作者:Giuseppina Sanna、Silvia Madeddu、Gabriele Giliberti、Sandra Piras、Marta Struga、Małgorzata Wrzosek、Grażyna Kubiak-Tomaszewska、Anna Koziol、Oleksandra Savchenko、Tadeusz Lis、Joanna Stefanska、Piotr Tomaszewski、Michał Skrzycki、Daniel Szulczyk
    DOI:10.3390/molecules23102554
    日期:——
    were confirm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All obtained compounds were tested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cocci, Gram-negative rods and for antifungal activity. Microbiological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over 20 standard strains and 30 hospital strains. Compound 6 showe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against Gram-positive cocci and had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S. aureus topoisomerase IV
    通过将2-(1H-吲哚-3-基)乙胺与适当的芳基/烷基异硫氰酸酯在无介质中缩合来制备一系列2-(1H-吲哚-3-基)乙基硫脲生物。通过光谱分析确认了新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并且通过X射线晶体学确认了8和28的分子结构。测试所有获得的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棒的抗菌活性和抗真菌活性。对20种标准菌株和30种医院菌株进行了微生物学评估。化合物6显示出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显着抑制作用,并且对黄色葡萄球菌拓扑异构酶IV脱级活性和黄色葡萄球菌DNA回旋酶超螺旋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测试了化合物对多种DNA和RNA病毒(包括HIV-1和其他几种重要的人类病原体)的细胞毒性和抗病毒活性。有趣的是,衍生物8对HIV-1野生型和带有临床相关突变的变体显示出有效的活性。新合成的色胺胺衍生物也显示出广谱活性,被证明对正,负义RNA病毒具有活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