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日本盐野义制药与瑞士罗氏合作研发的新一代抗流感药物——巴洛沙韦酯(Baloxavir marboxil,商品名:Xofluza)在日本获得了加速审批并上市。这款创新的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抑制剂,也是少数能够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复制的新型药物之一。2018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受其新药上市申请,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适应症巴洛沙韦酯适用于≥12岁、患有急性无并发症流感且症状出现不超过48小时的患者。需注意的是,尽管该药物对多数病毒株有效,但流感病毒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耐药性或致病力变化,因此在决定是否使用时,应结合当地流行病毒株对该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
制备日本专利JP6212678报道了巴洛沙韦酯的合成方法。首先以3,4-二氟苯甲酸为原料,在LDA作用下与DMF反应生成2-甲酰基-3,4-二氟苯甲酸,然后与苯硫酚形成硫代缩醛后进行硼烷还原和分离,最终获得2-苯硫甲基-3,4-二氟苯甲酸。随后通过PPA关环得到7,8-二氟二苯并[b,e]硫杂卓-11(6H)-酮,再在硼氢化钠的还原作用下生成关键的硫杂环分子7,8-二氟-6,11-二氢二苯并[b,e]硫杂卓-11-醇。
其次,以3-(苄氧基)-4-氧代-4H-吡喃-2-羧酸为起始物料,经酯化后与肼基甲酸叔丁酯反应得到3-(苄氧基)-1-((叔丁氧羰基)氨基)-4-氧代-1,4-二氢吡啶-2-甲酸甲酯水合物。接着通过氨酯交换反应,并在甲磺酸作用下环合成7-(苄氧基)-3,4,12,12a-四氢-1H-[1,4]恶嗪并[3,4-c]吡啶并[2,1-f][1,2,4]三嗪-6,8-二酮半水合物。再与(R)-四氢呋喃-2-甲酸缩合后结晶拆分,脱去手性辅基得到关键的手性母环分子(R)-7-(苄氧基)-3,4,12,12a-四氢-1H-[1,4]恶嗪并[3,4-c]吡啶并[2,1-f][1,2,4]三嗪-6,8-二酮。然后在格氏试剂的作用下与正己醇发生交换反应,再与关键硫杂环分子7,8-二氟-6,11-二氢二苯并[b,e]硫杂卓-11-醇对接,最后脱去手性辅基后利用氯甲酸碳酸甲酯缩合得到最终产品巴洛沙韦酯。
抗流感病毒药巴洛沙韦酯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会水解为活性物质巴洛沙韦,从而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它通过选择性抑制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来阻断病毒自身mRNA的转录过程,具有不同于传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并且单次给药即可在体内维持约80小时的效果。
作用机制巴洛沙韦酯是小分子前体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进而阻止聚合酶功能和流感病毒mRNA的复制。这一新型机制使其成为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包括对现有抗病毒剂耐药的病毒株)。
巴洛沙韦是由盐野义制药研发,并与罗氏公司及其子公司美国基因泰克签署了共同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协议,目前正在进行国内三期临床试验。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巴洛沙韦 | baloxavir acid | 1985605-59-1 | C24H19F2N3O4S | 483.495 |
—— | 7-(benzyloxy)-3,4,12,12a-tetrahydro-1H-[1,4]oxazino[3,4-c]pyrido[2,1-f][1,2,4]triazine-6,8-dione | —— | C17H17N3O4 | 327.34 |
—— | methyl 3-(benzyloxy)-1-((tert-butoxycarbonyl)amino)-4-oxo-1,4-dihydropyridine-2-carboxylate | —— | C19H22N2O6 | 374.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