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methyl-4-methyl-α-bromoacetanilide | 1319751-61-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methyl-4-methyl-α-bromoacetanilide
英文别名
2-bromo-N-methyl-N-(4-methylphenyl)acetamide
N-methyl-4-methyl-α-bromoacetanilide化学式
CAS
1319751-61-5
化学式
C10H12BrNO
mdl
——
分子量
242.115
InChiKey
FZZAUBQJQIJCQ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11.3±25.0 °C(Predicted)
  • 密度:
    1.41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methyl-4-methyl-α-bromoacetanilidecopper(l) iodide二甲基亚砜 作用下, 反应 8.0h, 以81%的产率得到1,5-二甲基靛红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N-alkyl isatins via oxidative cyclization of N-alkyl 2-bromo(chloro)acetanilides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种从N-烷基2-溴或2-氯乙酰苯胺合成N-烷基靛红的高效方法。起始原料易于制备,靛红的产率通常较高。在操作上,该反应非常简单易行。尽管使用催化量的CuI可获得最佳结果,但即使在没有任何金属催化剂的情况下,N-烷基2-溴乙酰苯胺的反应也能良好进行。
    DOI:
    10.1039/c4ob00118d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吖啶橙半(氯化锌)盐作为路易斯酸-光氧化还原杂化催化剂用于生成 α-羰基自由基
    摘要:
    据报道,一种易于获得的有机-无机杂化催化剂用于α-卤代羰基化合物的还原断裂。稳健的杂化催化剂是 ZnCl 2 Lewis 酸和吖啶橙作为光活性有机染料的自稳定组合。已经使用光物理和电化学实验详细研究了这种混合催化剂的机械特性。一项系统的研究使我们能够发现合适的路易斯酸以有效地稳定α-卤代羰基化合物,从而降低标准有机染料范围内的还原电位。该策略通过引导光氧化还原循环通过氧化猝灭途径解决了脱卤氢化或烷基自由基同源偶联等问题。光活性有机染料和路易斯酸对应物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有效和受控地生成烷基自由基,使功能化与广泛的偶联伙伴成为可能,并作为昂贵的后过渡金属基光催化剂的合适替代品。为了证明这种协同催化体系的应用潜力,研究了四种不同的α-羰基溴的合成转化,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
    DOI:
    10.1002/adsc.20210105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ectrochemical dehydrogenative cyclization of 1,3-dicarbonyl compounds
    作者:Zheng-Jian Wu、Shi-Rui Li、Hao Long、Hai-Chao Xu
    DOI:10.1039/c8cc02472c
    日期:——
    The intramolecular C(sp3)–H/C(sp2)–H cross-coupling of 1,3-dicarbonyl compounds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Cp2Fe-catalyzed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se dehydrogenative cyclization reactions is the selective activation of the acidic α-C–H bond of the 1,3-dicarbonyl moiety to generate a carbon-centered radical.
    1,3-二羰基化合物的分子内C(sp 3)–H / C(sp 2)–H交叉偶联是通过Cp 2 Fe催化的电化学氧化实现的。这些脱氢环化反应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性激活1,3-二羰基部分的酸性α-C–H键以生成一个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
  •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of N-Methyl α-Bromoacetanilides with Benzylamines in Dimethyl Sulfoxide
    作者:Keshab Kumar Adhikary、Hai-Whang Lee
    DOI:10.5012/bkcs.2011.32.3.857
    日期:2011.3.20
    :Benzylaminolysis, N-Methyl-α-bromoacetanilides, Cross-interaction constant, Deuterium kineticisotope effect, Biphasic nonlinear free energy correlationIntroductionIn a series of the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ofα-halocarbonyl compounds,
    < 1) 对于 Y = 吸电子取代基。N-甲基-Y-α-溴乙酰苯胺的苄基氨基分解的机制是一种协同机制,具有五元环 TS,涉及 NH(D) 中的氢(氘)原子和 C = O 中的氧原子之间的氢键Y = 给电子,而与烯醇状 TS 的协同机制,其中亲核试剂攻击 α-碳以获得 Y = 吸电子取代基。关键词:苄氨解,N-甲基-α-溴乙酰苯胺,交叉相互作用常数,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双相非线性自由能相关介绍在α-卤代羰基化合物的一系列亲核取代反应中,
  • 一种手性吲哚酮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申请人:中山大学
    公开号:CN113200905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吲哚酮类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合成的手性吲哚酮类生物。本发明所述合成方法以重氮酰胺、醛和烯胺为原料,加入吸剂,以取代苯胺(II)二聚体和手性磷酸组成催化体系,通过一锅法反应得到所述手性吲哚酮类生物。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快、底物适应性广等优势。本发明制备所得的吲哚酮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