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methyl 4-(4-methoxyphenyl)pyridazine-3,6-dicarboxylate | 1396423-71-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 4-(4-methoxyphenyl)pyridazine-3,6-di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Dimethyl 4-(4-methoxyphenyl)pyridazine-3,6-dicarboxylate
dimethyl 4-(4-methoxyphenyl)pyridazine-3,6-di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396423-71-4
化学式
C15H14N2O5
mdl
——
分子量
302.287
InChiKey
UGBMYQNQBYGXP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87.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methyl 4-(4-methoxyphenyl)pyridazine-3,6-dicarboxylat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77%的产率得到(4-(4-methoxyphenyl)pyridazine-3,6-diyl)dimeth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双(芳基乙烯基)吡嗪,-嘧啶和-哒嗪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作为Tau纤维和β-淀粉样蛋白斑的成像剂
    摘要:
    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体内诊断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意义,并且仍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领域。该疾病的生物病理学特征是由聚集的β淀粉样肽(Aβ)和tau蛋白衍生的细胞内缠结组成的细胞外斑块。在这里,我们报告荧光吡嗪,嘧啶和哒嗪衍生物的合成和评估在体外和体内,旨在基于tau的AD诊断。探针通过荧光显微镜在人脑组织上进行了预评估,并发现它们以高对比度和特异性标记了所有已知的疾病相关变化。为了量化结合亲和力,开发了一种新的噻嗪红置换试验,并对选定的候选物进行了毒理学分析。在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应用证明了一种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通透性。在组织学测试过程中,我们在嗅觉上皮的鲍曼氏腺中发现了与AD相关的tau聚集体沉积,这在嗅觉系统中具有内镜诊断AD的潜力。
    DOI:
    10.1021/jm300653b
  • 作为产物:
    描述:
    1,2,4,5-四嗪-3,6-二羧酸二甲酯4-乙炔基苯甲醚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74%的产率得到dimethyl 4-(4-methoxyphenyl)pyridazine-3,6-d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芳基乙烯基)吡嗪,-嘧啶和-哒嗪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作为Tau纤维和β-淀粉样蛋白斑的成像剂
    摘要:
    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体内诊断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意义,并且仍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领域。该疾病的生物病理学特征是由聚集的β淀粉样肽(Aβ)和tau蛋白衍生的细胞内缠结组成的细胞外斑块。在这里,我们报告荧光吡嗪,嘧啶和哒嗪衍生物的合成和评估在体外和体内,旨在基于tau的AD诊断。探针通过荧光显微镜在人脑组织上进行了预评估,并发现它们以高对比度和特异性标记了所有已知的疾病相关变化。为了量化结合亲和力,开发了一种新的噻嗪红置换试验,并对选定的候选物进行了毒理学分析。在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应用证明了一种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通透性。在组织学测试过程中,我们在嗅觉上皮的鲍曼氏腺中发现了与AD相关的tau聚集体沉积,这在嗅觉系统中具有内镜诊断AD的潜力。
    DOI:
    10.1021/jm300653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s(arylvinyl)pyrazines, -pyrimidines, and -pyridazines As Imaging Agents for Tau Fibrils and β-Amyloid Plaqu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s
    作者:Alexander Boländer、Daniel Kieser、Constantin Voss、Silvia Bauer、Christian Schön、Steffen Burgold、Tobias Bittner、Jana Hölzer、Roland Heyny-von Haußen、Gerhard Mall、Valérie Goetschy、Christian Czech、Henner Knust、Robert Berger、Jochen Herms、Ingrid Hilger、Boris Schmidt
    DOI:10.1021/jm300653b
    日期:2012.11.8
    The in vivo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of high socioeconomic interest and remains a demanding field of research. The bio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the disease are extracellular plaques consisting of aggregated β-amyloid peptides (Aβ) and tau protein derived intracellular tangles. Here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fluorescent pyrazine, pyrimidine,and pyridazine derivatives
    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体内诊断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意义,并且仍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领域。该疾病的生物病理学特征是由聚集的β淀粉样肽(Aβ)和tau蛋白衍生的细胞内缠结组成的细胞外斑块。在这里,我们报告荧光吡嗪,嘧啶和哒嗪衍生物的合成和评估在体外和体内,旨在基于tau的AD诊断。探针通过荧光显微镜在人脑组织上进行了预评估,并发现它们以高对比度和特异性标记了所有已知的疾病相关变化。为了量化结合亲和力,开发了一种新的噻嗪红置换试验,并对选定的候选物进行了毒理学分析。在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应用证明了一种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通透性。在组织学测试过程中,我们在嗅觉上皮的鲍曼氏腺中发现了与AD相关的tau聚集体沉积,这在嗅觉系统中具有内镜诊断AD的潜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