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is(4-(dimethyl-amino)-phenyl)-1,1,3,3-tetramethyldisiloxane | 1310024-93-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is(4-(dimethyl-amino)-phenyl)-1,1,3,3-tetramethyldisiloxane
英文别名
4,4'-(1,1,3,3-tetramethyldisiloxane-1,3-diyl)bis(N,N-dimethylaniline);4-[[[4-(dimethylamino)phenyl]-dimethylsilyl]oxy-dimethylsilyl]-N,N-dimethylaniline
1,3-bis(4-(dimethyl-amino)-phenyl)-1,1,3,3-tetramethyldisiloxane化学式
CAS
1310024-93-1
化学式
C20H32N2OSi2
mdl
——
分子量
372.658
InChiKey
UCYKKGYWPPKKB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26.8±38.0 °C(Predicted)
  • 密度:
    1.00±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6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15.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溴吡啶1,3-bis(4-(dimethyl-amino)-phenyl)-1,1,3,3-tetramethyldisiloxane 在 bis(η3-allyl-μ-chloropalladium(II)) 、 1,4-双(二苯基膦)丁烷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叔丁醇 为溶剂, 以70%的产率得到3'-(4-N,N-dimethylaminophenyl)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芳基二硅氧烷与芳基溴化物的无氟交叉偶联形成芳基-芳基键
    摘要:
    在生物学上有趣且对合成重要的分子中,联芳基结构基序的盛行激发了人们对开发芳基-芳基键形成方法的兴趣。本文中,我们描述了该方法的一种新颖策略,其中涉及易于获得的芳基二硅氧烷和芳基溴化物的无氟,钯催化的交叉偶联。使用基于统计的优化过程,制定了准备有用的反应条件,以允许多种不同底物的交叉偶联。该方法代表了一种有吸引力的,具有成本效益,灵活且强大的替代方法,可替代通常用于生成包含特权联芳基支架的分子的传统过渡金属催化路线。
    DOI:
    10.1002/chem.201102285
  • 作为产物:
    描述:
    1,3-二氯-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4-溴-N,N-二甲基苯胺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75%的产率得到1,3-bis(4-(dimethyl-amino)-phenyl)-1,1,3,3-tetramethyldisiloxane
    参考文献:
    名称:
    芳基二硅氧烷与芳基溴化物的无氟交叉偶联形成芳基-芳基键
    摘要:
    在生物学上有趣且对合成重要的分子中,联芳基结构基序的盛行激发了人们对开发芳基-芳基键形成方法的兴趣。本文中,我们描述了该方法的一种新颖策略,其中涉及易于获得的芳基二硅氧烷和芳基溴化物的无氟,钯催化的交叉偶联。使用基于统计的优化过程,制定了准备有用的反应条件,以允许多种不同底物的交叉偶联。该方法代表了一种有吸引力的,具有成本效益,灵活且强大的替代方法,可替代通常用于生成包含特权联芳基支架的分子的传统过渡金属催化路线。
    DOI:
    10.1002/chem.20110228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二硅氧烷双封头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九江学院
    公开号:CN106565765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硅氧烷双封头的制备方法,它是采用Wurtz法或Grignard法,由有机硅高沸物精馏出来的二硅氧烷与卤代化合物合成二硅氧烷双封头剂。本发明不仅加大了有机硅高沸物的市场应用和高值化利用,还可以为制备特种功能的有机硅材料提供原料基础。
  • Rea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chloroplatinic acid hexahydrate with dimethyldi(4-N,N-dimethylaminophenyl)silane
    作者:Peng Wang、Zheng Yue、Jie Zhang、Shengyu Feng
    DOI:10.1016/j.inoche.2011.03.063
    日期:2011.6
    4-(dimethylphenyl silyl)- N , N - dimethylaniline ( 4 ), and 1,3-Bis(4-(dimethylamino)phenyl)-1,1,3,3-tetra-methyldi- siloxane ( 5 ), structurally confirmed by FT-IR, 1 H NMR, 13 C NMR, 29 Si and ESI MS NMR spectra, were found.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leavages of Si–C and C–N bonds of 1 in the reaction occurred. In additi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were referred.
    摘要 二甲基二(4-N,N-二甲氨基苯基)硅烷( 1 )与六水氯铂酸在丙酮( ace )中反应。得到复合盐,[H(dma)] 2 (PtCl 6 )·0.5 ace (2·0.5ace) (dma = N,N-二甲基苯胺),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同时,副产物(4-二甲氨基苯基)二甲基硅烷醇(3)、dma、4-(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N、N-二甲基苯胺(4)、1,3-双(4-(二甲氨基)苯基)-1发现了 ,1,3,3-四甲基二硅氧烷 (5),其结构经 FT-IR、 1 H NMR、 13 C NMR、 29 Si 和 ESI MS NMR 光谱证实。这表明反应中发生了 1 的 Si-C 和 C-N 键断裂。此外,还提到了反应机理。
  • Aryl-Aryl Bond Formation by the Fluoride-Free Cross-Coupling of Aryldisiloxanes with Aryl Bromides
    作者:Christine M. Boehner、Elizabeth C. Frye、Kieron M. G. O'Connell、Warren R. J. D. Galloway、Hannah F. Sore、Patricia Garcia Dominguez、David Norton、David G. Hulcoop、Martin Owen、Gillian Turner、Claire Crawford、Helen Horsley、David R. Spring
    DOI:10.1002/chem.201102285
    日期:2011.11.18
    synthetically important molecules has inspir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for aryl–aryl bond formation. Herein we describe a novel strategy for this process involving the fluoride‐free, palladium‐catalysed cross‐coupling of readily accessible aryldisiloxanes and aryl bromides. Using a statistical‐based optimisation process, preparatively useful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formulated
    在生物学上有趣且对合成重要的分子中,联芳基结构基序的盛行激发了人们对开发芳基-芳基键形成方法的兴趣。本文中,我们描述了该方法的一种新颖策略,其中涉及易于获得的芳基二硅氧烷和芳基溴化物的无氟,钯催化的交叉偶联。使用基于统计的优化过程,制定了准备有用的反应条件,以允许多种不同底物的交叉偶联。该方法代表了一种有吸引力的,具有成本效益,灵活且强大的替代方法,可替代通常用于生成包含特权联芳基支架的分子的传统过渡金属催化路线。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N-(2-甲基丙-2-烯-1-基)乙烷-1,2-二胺) (4-(苄氧基)-2-(哌啶-1-基)吡啶咪丁-5-基)硼酸 (11-巯基十一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鼠立死 鹿花菌素 鲸蜡醇硫酸酯DEA盐 鲸蜡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鲸蜡基胺氢氟酸盐 鲸蜡基二甲胺盐酸盐 高苯丙氨醇 高箱鲀毒素 高氯酸5-(二甲氨基)-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2-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氯-1-({(E)-[4-(二甲氨基)苯基]甲亚基}氨基)-6-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2-(丙烯酰基氧基)-N,N,N-三甲基乙铵 马诺地尔 马来酸氢十八烷酯 马来酸噻吗洛尔EP杂质C 马来酸噻吗洛尔 马来酸倍他司汀 顺式环己烷-1,3-二胺盐酸盐 顺式氯化锆二乙腈 顺式吡咯烷-3,4-二醇盐酸盐 顺式双(3-甲氧基丙腈)二氯铂(II) 顺式3,4-二氟吡咯烷盐酸盐 顺式1-甲基环丙烷1,2-二腈 顺式-二氯-反式-二乙酸-氨-环己胺合铂 顺式-二抗坏血酸(外消旋-1,2-二氨基环己烷)铂(II)水合物 顺式-N,2-二甲基环己胺 顺式-4-甲氧基-环己胺盐酸盐 顺式-4-环己烯-1.2-二胺 顺式-4-氨基-2,2,2-三氟乙酸环己酯 顺式-2-甲基环己胺 顺式-2-(苯基氨基)环己醇 顺式-2-(氨基甲基)-1-苯基环丙烷羧酸盐酸盐 顺式-1,3-二氨基环戊烷 顺式-1,2-环戊烷二胺 顺式-1,2-环丁腈 顺式-1,2-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式--N,N'-二甲基-1,2-环己二胺 顺式-(R,S)-1,2-二氨基环己烷铂硫酸盐 顺式-(2-氨基-环戊基)-甲醇 顺-2-戊烯腈 顺-1,3-环己烷二胺 顺-1,3-双(氨甲基)环己烷 顺,顺-丙二腈 非那唑啉 靛酚钠盐 靛酚 霜霉威盐酸盐 霜脲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