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aminophenyl 4-cyano-2-fluorophenyl ether | 349453-3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aminophenyl 4-cyano-2-fluorophenyl ether
英文别名
4-(2-aminophenoxy)-3-fluorobenzonitrile
2-aminophenyl 4-cyano-2-fluorophenyl ether化学式
CAS
349453-37-8
化学式
C13H9FN2O
mdl
MFCD12110100
分子量
228.226
InChiKey
ADAVGGDWWSXIF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37.2±42.0 °C(Predicted)
  • 密度:
    1.30±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有效 II 类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活性的 C-4 取代吩恶嗪异羟肟酸的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摘要:
    摘要 II 类组蛋白脱乙酰酶 (HDAC) 被认为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 的潜在靶点。此前,具有 II 类 HDAC 抑制活性的 C-3 取代吩噻嗪化合物被发现可促进神经突生长。本研究用含有许多 C-3 和 C-4 取代基的吩恶嗪取代了吩噻嗪部分。一些在吩恶嗪环上带有 C-4 取代基的化合物显示出有效的 II 类 HDAC 抑制活性。公开了这些抑制 HDAC 同工酶的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SAR)。分子模型分析表明,C-4 取代化合物的有效活性可能源自这些化合物与 IIa 类 HDAC 酶之间的 π-π 堆积相互作用。其中之一,化合物7d表现出最有效的 II 类 HDAC 抑制作用 (IC 50 = 3–870 nM)。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亚μM浓度下可以保护神经元细胞免受H 2 O 2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但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这些发现表明化合物7d是进一步开发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DOI:
    10.1080/14756366.2023.2212326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氟苯腈2-氨基苯酚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95%的产率得到2-aminophenyl 4-cyano-2-fluorophenyl ether
    参考文献:
    名称:
    氰基吩恶嗪及相关化合物合成中的氰基活化氟置换反应
    摘要:
    在130°C的DMF中或在室温的DMSO中,2,3-和3,4-二氟苄腈与亲核试剂儿茶酚,2-氨基苯酚,2-氨基苯硫醇和苯-1,2-二硫醇之间的氰基活化的氟置换反应,在碳酸钾的存在下,会以高收率产生新的取代杂环或其他物种。室温下的邻苯二酚可定量获得氰基二苯并[1,4]二恶英类化合物。2-氨基苯酚和2-氨基苯硫醇在130°C下分别生成氰基吩恶嗪和氰基吩噻嗪,而在室温下,2-氨基苯酚可生成(氨基苯氧基)氰基氟苯,在存在或不存在碱的条件下加热可将其转化为不同的氰基吩恶嗪。碱催化的反应涉及Smiles重排。苯-1
    DOI:
    10.1039/b008503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new carbonyl guanidine derivatives as novel dual 5-HT2B and 5-HT7 receptor antagonists
    作者:Ayako Moritomo、Hiroyoshi Yamada、Toshihiro Watanabe、Hirotsune Itahana、Shinobu Akuzawa、Minoru Okada、Mitsuaki Ohta
    DOI:10.1016/j.bmc.2013.10.010
    日期:2013.12
    To identify potent dual 5-HT2B and 5-HT7 receptor antagonists, w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novel carbonyl guanidine derivatives and examined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compounds, N-(9-hydroxy-9H-fluorene-2-carbonyl)guanidine (10) had a good in vitro profile, that is, potent affinity for human 5-HT2B and 5-HT7 receptor subtypes (Ki = 1.8 nM and Ki = 17.6 nM, respectively) and
    为了鉴定有效的双重5-HT 2B和5-HT 7受体拮抗剂,我们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羰基生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活性关系。在这些化合物中,N-(9-羟基-9 H--2-羰基)(10)具有良好的体外特性,即对人5-HT 2B和5-HT 7受体亚型的有效亲和力(ķ我 = 1.8纳米和ķ我 = 17.6纳米,)和高选择性超过5-HT 2A,5-HT 2C,α 1,d 2和M 1受体。当口服时,化合物10还对豚鼠的5-HT诱导的硬脑膜蛋白渗出具有抑制作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