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Benzo-thenil | 30135-0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Benzo-thenil
英文别名
1,2-Bis(1-benzothiophen-2-yl)ethane-1,2-dione
2,2'-Benzo<b>-thenil化学式
CAS
30135-06-9
化学式
C18H10O2S2
mdl
——
分子量
322.408
InChiKey
HBOVKPYRAGPCE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35.6±25.0 °C(Predicted)
  • 密度:
    1.41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6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乙酰基苯并噻吩吗啉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62%的产率得到2,2'-Benzo-thenil
    参考文献:
    名称:
    锌介导的还原偶联一锅法合成二芳基 1,2-二酮
    摘要:
    建立了还原偶联反应,用于以良好的收率从芳基甲基酮合成二芳基 1,2-二羰基化合物。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经历了 C(CO)–C(sp 3 ) 键断裂,还原偶联反应通过电子转移过程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反应条件温和,适用底物范围广。
    DOI:
    10.1021/acs.joc.2c016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phenylparabanic Acid as a Synthon for the Synthesis of α-Diketones and α-Ketocarboxylic Acids
    作者:Nobuko Watanabe、Mitsutaka Hamano、Shota Todaka、Takahiro Asaeda、Hisako K. Ijuin、Masakatsu Matsumoto
    DOI:10.1021/jo202304x
    日期:2012.1.6
    Diphenylparabanic acid was found to react with >2 equiv of organolithiums at −78 °C to effectively give the corresponding symmetrical α-diketones. However, upon treatment with 1 equiv of organolithium, the parabanic acid gave mainly 5-substituted 5-hydroxyimidazolidine-2,4-diones. On the other hand, Grignard reagents were less reactive toward the parabanic acid at low temperature, and selectively gave
    发现二苯基对羟基苯甲酸在-78°C下与> 2当量的有机锂反应,可以有效地产生相应的对称α-二酮。然而,用1当量的有机锂处理后,对羟基苯甲酸主要产生5-取代的5-羟基咪唑烷-2,4-二酮。另一方面,即使使用多于1当量的试剂,格氏试剂在低温下对对羟基苯甲酸的反应性较小,并选择性地得到相应的5-羟基咪唑烷-2,4-二酮。串联过程中,首先将对羟基苯甲酸与格氏试剂反应,然后与有机锂一锅反应,有效地得到了不对称的α-二酮。5-取代的5-羟基咪唑烷-2,4-二酮可用作制备α-酮羧酸以及不对称α-二酮的通用前体。
  • One-Pot Synthesis of Diaryl 1,2-Diketones via Zn-Mediated Reductive Coupling
    作者:Zhi-Cheng Yu、You Zhou、Xiang-Long Chen、Jin-Tian Ma、Li-Sheng Wang、Yan-Dong Wu、An-Xin Wu
    DOI:10.1021/acs.joc.2c01658
    日期:2022.11.4
    reductive coupling reac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ynthesis of diaryl 1,2-dicarbonyl compounds from aryl methyl ketones in good yields. The mechanistic study showed the reaction undergoes C(CO)–C(sp3) bond cleavage, with the reductive coupling reaction occurring through an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Notably, the reaction not only is simple to operate but also has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a wide
    建立了还原偶联反应,用于以良好的收率从芳基甲基酮合成二芳基 1,2-二羰基化合物。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经历了 C(CO)–C(sp 3 ) 键断裂,还原偶联反应通过电子转移过程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反应条件温和,适用底物范围广。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