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bromo-1-phenyl-2-trimethylsilylbenzo[b]phosphole-P-oxide | 1227618-71-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bromo-1-phenyl-2-trimethylsilylbenzo[b]phosphole-P-oxide
英文别名
(3-Bromo-1-oxo-1-phenylphosphindol-2-yl)-trimethylsilane;(3-bromo-1-oxo-1-phenylphosphindol-2-yl)-trimethylsilane
3-bromo-1-phenyl-2-trimethylsilylbenzo[b]phosphole-P-oxide化学式
CAS
1227618-71-4
化学式
C17H18BrOPSi
mdl
——
分子量
377.293
InChiKey
ILUOEGFLHOEUC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59.2 °C
  • 沸点:
    462.9±45.0 °C(Predicted)
  • 密度:
    1.34±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96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bromo-1-phenyl-2-trimethylsilylbenzo[b]phosphole-P-oxidepotassium phosphate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四(三苯基膦)钯 作用下, 以 甲苯乙腈 为溶剂, 反应 33.0h, 生成 2-bromo-1,3-diphenylbenzo[b]phosphole-P-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PHOSPHOLE COMPOUND AND FLUORESCENT DYE CONTAINING THE SAME
    摘要:
    以下公式是本发明的一种膦烯化合物的示例。本发明的膦烯化合物具有在从低极性溶剂到高极性溶剂的广泛范围内保持高荧光量子产率的特性,以及随着溶剂极性增加,荧光波长向较长波长侧移动的特性。由于这些特性,本发明的膦烯化合物预计可用于例如通过使用其吸收波长和荧光波长来定量确定其周围环境的极性,或者用作新的荧光探针染料或在有机电子器件中作为高效发光材料。
    公开号:
    US20160333037A1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溴化磷双氧水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戊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217 mg的产率得到3-bromo-1-phenyl-2-trimethylsilylbenzo[b]phosphole-P-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含苯并[b]磷的π电子系统:基于分子内反式卤代膦酰基化的合成及其性质的一些见解
    摘要:
    PBr 3介导的2-(氨基膦酰基)苯基乙炔分子内反式-卤代膦酰基化反应,再用H 2 O 2氧化,生成3-溴代苯并[ b ]氧化膦衍生物。通过在LiI存在下进行反应,这种环化反应也可用于合成3-碘衍生物。在此基础上合成的方法中,各种含benzophosphole-π共轭系化合物,其中磷和亚甲基桥连的二苯乙烯10,2,3,6,7- tetraphenylbenzo [1,2 b:4,5- b '] diphosphole- P, P'-二氧化物11及其硫化膦衍生物12是合成的。在一系列的桥接茋的,包括双(亚甲基)-bridged茋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10,和双(磷酰基)-bridged茋,揭示了作为磷酰基的贡献增加,吸收发射最大值基本上转移到更长的波长。该骨架中磷酰基的固有取代基作用是降低电子跃迁的振荡强度,从而降低来自单重态激发态的辐射衰减速率常数。然而,这些化合物保持高荧光量子产率(Φ ˚F由于显著延迟非辐射的衰变过程>
    DOI:
    10.1002/asia.2009003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ホスホール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蛍光色素
    申请人: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公开号:JP2017052863A
    公开(公告)日:2017-03-16
    【課題】今までにない光学的性質を有するホスホール化合物の提供。【解決手段】式(1)で表されるホスホール化合物。(R1はアルキル基、アリール基等;R2はH、アリール基、F等;R3はH、アリール基等;Arは置換/非置換の炭化水素芳香環等;nは0又は1;mは1〜3の整数;π1及びπ2はπ共役ユニットで、π共役ユニットは2価のアルケニル基、2価の炭化水素芳香環等;右端の環構造はπ1又はπ2のうちホスホール骨格側へ電子を供与可能な位置に結合)【効果】大員環部位がNa結合能力を持ち、Na+が大員環部位に結合することにより蛍光極大波長が短波長側にシフトする。【選択図】図1
    【课题】提供具有前所未有的光学性质的噻吩化合物。 【解决手段】式(1)所示的噻吩化合物。(R1是烷基、芳基等;R2是H、芳基、F等;R3是H、芳基等;Ar是取代/非取代的碳氢芳环等;n是0或1;m是1至3的整数;π1和π2是π共轭单元,π共轭单元是二价的腈基、二价的碳氢芳环等;右侧的环结构是与π1或π2中的噻吩骨架侧能提供电子的位置结合) 【效果】大环部位具有Na结合能力,由于Na+与大环部位结合,荧光最大波长向短波长侧移动。 【选择图】图1
  • A red-emitting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a benzophosphole P-oxide scaffold for the detection of intracellular sodium ions
    作者:Masayasu Taki、Hiroaki Ogasawara、Hiroshi Osaki、Aiko Fukazawa、Yoshikatsu Sato、Kimi Ogasawara、Tetsuya Higashiyama、Shigehiro Yamaguchi
    DOI:10.1039/c5cc03547c
    日期:——

    A red-emitting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a benzophospholeP-oxide can ratiometrically visualize the change in Na+concentration in living cells.

    基于苯基膦环氧化物的红色发光探针可以比色地可视化活细胞中钠离子浓度的变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