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一类潜在的抗菌剂时,对五种新颖的N-取代的
咪唑2-醛
肟及其六种季盐进行了评估。针对一组代表性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包括耐多药细菌)评估了抗菌活性。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对测试微
生物的有效体外活性,MIC值为6.25至50.0μg/ mL。在测试的化合物中,两种季化合物(N-丁-3-烯基和间-(10)或对-N-
氯苄基(11)
咪唑鎓2-醛
肟)对革兰氏反应均表现出最有效和最广谱的活性。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菌株。肉汤微稀释测定法还用于研究两种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对一组肠杆菌科细菌分离株的抗药性,与八种临床相关抗生素相比,这些细菌带有多种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N-丁-3-烯基-N-间
氯苄基
咪唑-2-醛
肟被发现具有对广泛范围内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MIC 2.0至16.0μg/ mL)具有良好的抗药性。该化合物针对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产生的最佳结果是产生多种A型和C型分子的β-内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