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cycloheptyl-3-phenylthio-1-propanone | 70910-89-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cycloheptyl-3-phenylthio-1-propanone
英文别名
1-Cycloheptyl-3-phenylsulfanylpropan-1-one
1-cycloheptyl-3-phenylthio-1-propanone化学式
CAS
70910-89-3
化学式
C16H22OS
mdl
——
分子量
262.416
InChiKey
IXAXRPXVSWDUS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97.3±25.0 °C(Predicted)
  • 密度:
    1.06±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6
  • 拓扑面积:
    4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cycloheptyl-3-phenylthio-1-propanone氢氧化钾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85%的产率得到1-cycloheptylprop-2-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α,β-环氧亚砜作为有机合成中有用的中间体。九。一种由羰基化合物和 1-氯-3-苯基硫丙基苯亚砜作为三碳同系物合成烷基乙烯基酮和二乙烯基酮的新方法
    摘要:
    容易从羰基化合物和1-氯-3-苯硫基丙基苯基亚砜衍生的α,β-环氧亚砜用苯硒酸钠处理,以优异的产率得到β-苯硫基羰基化合物。苯硫基被氧化成亚磺酰基,然后用碱处理,以相当好的产率得到烷基乙烯基酮。该反应提供了一种通过三碳同系化从羰基化合物制备烷基乙烯基酮的新方法。用苯硫醇处理上述α,β-环氧亚砜得到α,β'-双(苯硫基)酮。消除两个硫基得到二乙烯基酮。
    DOI:
    10.1246/bcsj.60.30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α,β-环氧亚砜作为有机合成中有用的中间体。九。一种由羰基化合物和 1-氯-3-苯基硫丙基苯亚砜作为三碳同系物合成烷基乙烯基酮和二乙烯基酮的新方法
    摘要:
    容易从羰基化合物和1-氯-3-苯硫基丙基苯基亚砜衍生的α,β-环氧亚砜用苯硒酸钠处理,以优异的产率得到β-苯硫基羰基化合物。苯硫基被氧化成亚磺酰基,然后用碱处理,以相当好的产率得到烷基乙烯基酮。该反应提供了一种通过三碳同系化从羰基化合物制备烷基乙烯基酮的新方法。用苯硫醇处理上述α,β-环氧亚砜得到α,β'-双(苯硫基)酮。消除两个硫基得到二乙烯基酮。
    DOI:
    10.1246/bcsj.60.3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rrangements initiated by trimethylsilyl iodide: the facile ring opening of some cyclobutanone derivatives
    作者:R.D. Miller、D.R. McKean
    DOI:10.1016/s0040-4039(00)92826-0
    日期:1980.1
    The powerful electrophile trimethylsilyl iodide in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catalysts rapidly and cleanly initiates the ring opening of a variety of cyclobutanone derivatives in a highly regioselective fashion yielding ultimately β-iodoketones.
    在某些催化剂的存在下,强大的亲电三甲基甲硅烷基碘化物以高度区域选择性的方式迅速清洁地引发各种环丁酮衍生物的开环,最终产生β-碘酮。
  • MILLER R. D.; MCKEAN D. R., TETRAHEDRON LETT., 1980, 21, NO 27, 2639-2642
    作者:MILLER R. D.、 MCKEAN D. R.
    DOI:——
    日期:——
  • SATOH TSUYOSHI; KUMAGAWA TAKUMI; SUGIMOTO ATSUSHI; YAMAKAWA KOJI, BULL. CHEM. SOC. JAP., 60,(1987) N 1, 301-310
    作者:SATOH TSUYOSHI、 KUMAGAWA TAKUMI、 SUGIMOTO ATSUSHI、 YAMAKAWA KOJI
    DOI:——
    日期:——
  • MILLER R. D.; MCKEAN D. R., TETRAHEDRON LETT., 1979, NO 7, 583-586
    作者:MILLER R. D.、 MCKEAN D. R.
    DOI:——
    日期:——
  • MILLER R. D.; MCKEAN D. R., TETRAHEDRON LETT., 1979, NO 12, 1003-1006
    作者:MILLER R. D.、 MCKEAN D. 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