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2-methyl-6-propyl-2,3,4,5-tetrahydropyridine | 65337-4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2-methyl-6-propyl-2,3,4,5-tetrahydropyridine
英文别名
(S)-2-methyl-6-propyl-2,3,4,5-tetrahydropyridine
(2S)-2-methyl-6-propyl-2,3,4,5-tetrahydropyridine化学式
CAS
65337-40-8
化学式
C9H17N
mdl
——
分子量
139.241
InChiKey
GMNLFLLMVGHYGJ-QMMMGPO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85.4±9.0 °C(Predicted)
  • 密度:
    0.9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1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S)-2-methyl-6-propyl-2,3,4,5-tetrahydropyridine 在 LB-ADH 、 IRED-D 、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作用下, 以 aq. phosphate buffer 、 异丙醇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99% de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并发多酶催化实现二氢吡啶的不对称合成和Krapcho脱烷氧基羰基化的生物催化替代方法。
    摘要:
    二氢吡啶是一种在云杉针叶中发现的哌啶生物碱,对大松象鼻是一种有希望的拒食活性,大松象鼻是一种针叶树人工林的广泛且与经济相关的害虫。先前已显示化学酶法可以经济地逐步获得该生物碱的两种对映体,但这些合成方法的可扩展性受到限制。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以化学催化途径主导的二氢吡啶的化学酶促路线,该路线以生物催化步骤为主,并以优良的立体异构纯度(> 99%ee和de)和高收率(总体为57%)提供目标生物碱(以克计)。我们的合成方法采用无溶剂,路易斯酸催化的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及通过猪肝酯酶(PLE)催化的酯水解和酸化作用实现的Krapcho脱氧羰基化的生物催化替代物,专门为此目的而开发的,用于访问关键中间体壬烷2,6-二酮。然后通过转氨酶,亚胺还原酶和醇脱氢酶催化的同时一锅(级联)生物转化法将该二酮转化为二氢吡啶。单个转化的高收率和出色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使中间体的色谱纯化成为不必要,并且有可能以目
    DOI:
    10.1021/acscatal.9b04611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氢-6-甲基-2H-吡喃-2-酮L-丙氨酸formate dehydrogenase (cytochrome) 、 ω-transaminase from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 recombinant alanine dehydrogenase 、 磷酸吡哆醛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甲酸铵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反应 42.0h, 生成 (2S)-2-methyl-6-propyl-2,3,4,5-tetrahydro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没有保护基团的二酮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胺化
    摘要:
    达到正确的目标:通过使用ω-转氨酶进行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生物胺化,可实现两个酮基部分的区分。使用1,5-二酮作为底物可以进入光学纯的2,6-二取代的哌啶骨架。通过选择合适的ω-转氨酶,该方法可以最短地合成生物碱二氢吡啶及其对映体。
    DOI:
    10.1002/anie.20120237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ne-Pot Cascade Synthesis of Mono- and Disubstituted Piperidines and Pyrrolidines using Carboxylic Acid Reductase (CAR), ω-Transaminase (ω-TA), and Imine Reductase (IRED) Biocatalysts
    作者:Scott P. France、Shahed Hussain、Andrew M. Hill、Lorna J. Hepworth、Roger M. Howard、Keith R. Mulholland、Sabine L. Flitsch、Nicholas J. Turner
    DOI:10.1021/acscatal.6b00855
    日期:2016.6.3
    Access to enantiomerically pure chiral mono- and disubstituted piperidines and pyrrolidines has been achieved using a biocatalytic cascade involving carboxylic acid reductase (CAR), ω-transaminase (ω-TA), and imine reductase (IRED) enzymes. Starting from keto acids or keto aldehydes, substituted piperidine or pyrrolidine frameworks can be generated in high conversion, ee, and de in one pot, with each
    使用涉及羧酸还原酶(CAR),ω-转酶(ω-TA)和亚胺还原酶(IRED)的生物催化级联反应,可获得对映体纯的手性单和双取代哌啶吡咯烷。从酮酸或酮醛开始,可以在一锅中以高转化率,ee和de生成高取代度的哌啶吡咯烷骨架,每种生物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均表现出化学,区域和/或立体选择性。该研究还包括对甲基环取代基位置对IRED催化手性亚胺还原的影响的系统研究。在这些反应中观察到的选择性分析表明,底物与酶控制之间存在有趣的平衡。
  • 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All Four Diastereomers of 2,6-Disubstituted Piperidines through Stereoselective Monoamination of 1,5-Diketones
    作者:Robert C. Simon、Ferdinand Zepeck、Wolfgang Kroutil
    DOI:10.1002/chem.201202793
    日期:2013.2.18
    evaluated for the stereoselective monoamination of designated 1,5‐diketones; excellent conversions, enantio‐ and regioselectivities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ing amino‐ketones underwent spontaneous intramolecular ring closure to afford Δ1‐piperideines, which served as precursors for the cis‐ and anti‐piperidine scaffold as demonstrat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alkaloids dihydropinidine and epi‐dihydropinidine
    评估了各种对映体互补ω-转酶对指定的1,5-二酮的立体选择性单胺化的区域选择性;观察到优异的转化率,对映体和区域选择性。产生的基酮自发进行分子内闭环反应,得到Δ1-哌啶,它们作为顺式和反式哌啶骨架的前体,如生物碱二氢吡啶和表皮二氢吡啶的合成所证明。成功获得反式哌啶的关键是在还原步骤中路易斯酸介导的Δ1-哌啶的构象变化。因此,可以成功制备2,6-二取代哌啶的所有四个非对映异构体。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联吡啶(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N'-亚硝基尼古丁 (R)-DRF053二盐酸盐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S)-(-)-[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双(乙腈)铁(II)六氟锑酸盐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1'R,2'S)-尼古丁1,1'-Di-N-氧化物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D6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韦德伊斯试剂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布索坦杂质66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雷索替丁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扎那韦中间体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镉,二碘四(4-甲基吡啶)- 锌,二溴二[4-吡啶羧硫代酸(2-吡啶基亚甲基)酰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