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合乙酸锌(II)与吡唑(Hpz)反应,并根据反应条件形成不同的含吡唑的物质,即[{Zn(CH 3 COO)(µ-pz)(Hpz)} 2 ](1) ,[{Zn(CH 3 COO)2(Hpz)2 ·CH 3 COOH}](2),[{Zn(µ-pz)2 } n ](3)和[{Zn(µ-CH 3 COO) )(μ-pz)} n ](4)。它们的结构模型已经从单晶X射线衍射法,以及从较不常规衍生的AB -算X射线粉末法。所有物质都包含四面体配位的Zn(II)离子,Zn–N和Zn–O的键距接近2.0Å。的{锌(μ-PZ)}存在2芯在物种1,3和4表示用于形成的倾向,在吡唑特配体定义良好的双核实体的存在(具有在锌⋯锌接触范围3.6–3.8Å)。后者可以通过辅助配体的氢键键合(如1)或配位键(通过乙酸酯键如在4中,或通过自互补性,如在3中)在晶体中相互作用。)。已经使用化学和热方法研究了这些物种之间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