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溴-2,6-二氯苯胺 | 943830-82-8

中文名称
3-溴-2,6-二氯苯胺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Bromo-2,6-dichloroaniline
英文别名
——
3-溴-2,6-二氯苯胺化学式
CAS
943830-82-8
化学式
C6H4BrCl2N
mdl
——
分子量
240.914
InChiKey
JALFSYRRNYYSQ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2142009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64,P271,P280,P302+P352,P304+P340,P305+P351+P338,P312,P362,P403+P233,P501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SDS

SDS:f3612b245f5342a9a6434fe40ac837a1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溴-2,6-二氯苯胺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1.0h, 生成 (3-amino-2,4-dichloro-benzyl)-carbamic acid tert-but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光调节跨膜阴离子运输的红移四邻卤偶氮苯
    摘要:
    光响应合成离子转运蛋白作为研究跨膜转运过程的工具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且由于时空控制和波长依赖性功能的可能性,具有作为靶向治疗的潜在应用。在这里,我们报道了新型对称和非对称红移四邻氯和四邻氟偶氮苯的合成,其带有侧胺官能团。具有方酰胺氢键供体的光可切换支架的功能化使得能够制备一系列阴离子受体,其充当响应绿光或红光的光调节跨膜氯化物转运蛋白。探索了氯/氟取代、阴离子受体的间位/对位定位以及更灵活的连接体的使用的微妙影响。对结构多样的光可切换受体进行的 NMR 滴定实验揭示了Z异构体中的氯离子通过两个方酰胺结合位点协同结合,但E异构体则不然。这些结果得到了显式溶剂和模型膜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支持。我们表明,这种分子内阴离子识别导致脂质双层膜中转运活性的有效转换,其中使用氟取代和对亚甲基间隔单元的组合实现了最佳Z异构体活性。
    DOI:
    10.1039/d1ob01457a
  • 作为产物:
    描述:
    2,6-二氯硝基苯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硫酸铁粉氯化铵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0.0h, 生成 3-溴-2,6-二氯苯胺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光调节跨膜阴离子运输的红移四邻卤偶氮苯
    摘要:
    光响应合成离子转运蛋白作为研究跨膜转运过程的工具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且由于时空控制和波长依赖性功能的可能性,具有作为靶向治疗的潜在应用。在这里,我们报道了新型对称和非对称红移四邻氯和四邻氟偶氮苯的合成,其带有侧胺官能团。具有方酰胺氢键供体的光可切换支架的功能化使得能够制备一系列阴离子受体,其充当响应绿光或红光的光调节跨膜氯化物转运蛋白。探索了氯/氟取代、阴离子受体的间位/对位定位以及更灵活的连接体的使用的微妙影响。对结构多样的光可切换受体进行的 NMR 滴定实验揭示了Z异构体中的氯离子通过两个方酰胺结合位点协同结合,但E异构体则不然。这些结果得到了显式溶剂和模型膜中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支持。我们表明,这种分子内阴离子识别导致脂质双层膜中转运活性的有效转换,其中使用氟取代和对亚甲基间隔单元的组合实现了最佳Z异构体活性。
    DOI:
    10.1039/d1ob01457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6-(Poly-substituted aryl)-4-aminopicolinates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申请人:Balko W. Terry
    公开号:US20070179060A1
    公开(公告)日:2007-08-02
    4-Aminopicolinic acids having tri- and tetra-substituted aryl substituents in the 6-position, and their amine and acid derivatives, are potent herbicides demonstrating a broad spectrum of weed control.
    在6位具有三取代和四取代芳基取代基的4-氨基吡啶酸及其胺和酸衍生物是一类高效除草剂,展示出广泛的杂草控制谱。
  • 6-(poly-substituted aryl)-4-aminopicolinates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申请人:Balko W. Terry
    公开号:US20080045734A1
    公开(公告)日:2008-02-21
    4-Aminopicolinic acids having tri- and tetra-substituted aryl substituents in the 6-position, and their amine and acid derivatives, are potent herbicides demonstrating a broad spectrum of weed control.
    在6位位置上具有三取代和四取代芳基取代基的4-氨基吡啶酸及其胺和酸衍生物是具有广谱除草作用的强效除草剂。
  • [EN] 6-(POLY-SUBSTITUTED ARYL)-4-AMINOPICOLINATES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br/>[FR] 6-(POLY-ARYL SUBSTITUTÉ)-4-AMINOPICOLINATES ET UTILISATIONS DE CEUX-CI COMME HERBICIDES
    申请人:DOW AGROSCIENCES LLC
    公开号:WO2007082098A2
    公开(公告)日:2007-07-19
    (EN) 4-Aminopicolinic acids having tri- and tetra-substituted aryl substituents in the 6-position, and their amine and acid derivatives of the forula I are potent herbicides demonstrating a broad spectrum of weed control.(FR) L'invention concerne des acides 4-aminopicoliniques possédant des substituant aryle tri- et tétra substitués en position 6 et leurs dérivés d'amines et d'acides. Les acides 4-aminopicoliniques selon l'invention sont des puissants herbicides possédant un large spectre de lutte contre les mauvaises herbes.
    该发明涉及4-氨基_findine酸类化合物,分裂位点具有三和四取代的苯基取代基位于6位,并且它们的胺和酸的衍生物(即公式I)是高效的除草剂,具有广泛的杂草除草效果。该发明涉及的酸的结构及其衍生物在该方法中是高度有效的除草剂展现出广泛的杂草除草活性。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2,4- bzw. 2,6-Dihalogen-anilin
    申请人:BAYER AG
    公开号:EP0421216B1
    公开(公告)日:1993-10-27
  • 6-(POLY-SUBSTITUTED ARYL)-4-AMINOPICOLINATES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申请人:Dow AgroSciences LLC
    公开号:EP1973881A2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