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fluorophenyl)-1-p-tol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 | 1422519-41-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fluorophenyl)-1-p-tol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
英文别名
2-(4-Fluorophenyl)-1-(4-methylphen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2-(4-fluorophenyl)-3-(4-methylphenyl)phenanthro[9,10-d]imidazole
2-(4-fluorophenyl)-1-p-tol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化学式
CAS
1422519-41-2
化学式
C28H19FN2
mdl
——
分子量
402.471
InChiKey
XEXLGUJHVBJAB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8
  • 重原子数:
    3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4
  • 拓扑面积:
    17.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带有菲并咪唑配体的铱(III)配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
    摘要:
    我们介绍了一系列环金属化铱(III)配合物[Ir(PPI)2(pic),PPI:1,2-二苯基-1H-菲[9,10-d]咪唑的优美的合成以及光物理和电致发光性质; 图片:吡啶甲酸]。Ir(PPI)2(pic)配合物显示出特征性的磷光,发射范围为556–579 nm,量子效率很高,具有微秒的寿命。这些配合物中强烈允许的磷光是Ir中心明显自旋轨道耦合的结果。在室温下,所有bis(PPI)衍生物在流体溶液中均表现出强烈的三重态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光致发光。研究了不同溶剂,取代基对菲并咪唑配体的影响以及复合物浓度对它们的发射行为的影响,并证明了它们的发射能可以得到系统地修饰。位于较长波长的弱带已分配给1 MLCT←S 0和3 MLCT←S 0铱配合物的转变。所述的应用3中的[(PPI)IR MLCT激发态2(PIC)]在有机发光装置的材料进行说明。版权所有©2014 John Wiley&Sons,Ltd
    DOI:
    10.1002/poc.3292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氟苯甲醛乙烷,三氯氟-菲醌 在 indium trifluoride 、 ammon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92%的产率得到2-(4-fluorophenyl)-1-p-tol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供体-受体荧光菲并咪唑衍生物中的激发电荷转移态
    摘要:
    已经研究了包含氟取代基的菲咪唑衍生物的所选供体 (D) 受体 (A) 衍生物的溶剂依赖性电子结构,作为荧光电荷转移 (CT) 状态中的电子受体片段。辐射电荷复合的机理 CT → S 0根据 CT 复合物的 Mulliken-Murrell 模型和光致电子转移 (ET) 的 Marcus 理论进行讨论。对固定荧光光谱的光谱位置和轮廓的溶剂致变色效应清楚地表明在极性和非极性环境中研究的所有化合物的发射单线态的 CT 特征。CT 荧光分析得出与 Marcus 倒置区域中的电子转移相关的数量。荧光速率常数 ( k r ) 和相应跃迁偶极矩 ( M ) 的值及其溶剂极性依赖性表明发射1 CT 态和基态是辐射跃迁的控制因素。相对较大的M值表明在荧光状态下供体和受体亚基的非正交几何形状。结果表明,在可以忽略系统间跨越激发三重态的情况下,Marcus 理论可用于定量描述无辐射电荷复合过程。
    DOI:
    10.1007/s10895-013-1309-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and anticancer behaviour of cationic/neutral half-sandwich iridium(III) imidazole-phenanthroline/phenanthrene complexes
    作者:Ao Lv、Guangxiao Li、Pei Zhang、Rui Tao、Xiaoshuang Li、Xueyan Ren、Peixuan Li、Xicheng Liu、Xiang-Ai Yuan、Zhe Liu
    DOI:10.1016/j.jinorgbio.2024.112612
    日期:2024.8
    the exploration of organometallic iridium(III) (Ir) complexes for their potential as metallic anticancer drugs. In this study, twelve half-sandwich Ir imidazole-phenanthroline/phenanthrene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Complexes exhibited promising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nd some are obviously superior to cisplatin towards A549 cells. These complexes possessed suitable fluorescence
    有机(III)(Ir)配合物作为属抗癌药物的潜力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在本研究中,制备并表征了 12 个半夹心 Ir 咪唑-咯啉/配合物。复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抗增殖活性,其中一些复合物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顺铂。这些复合物具有合适的荧光,并且确定了非能量依赖性摄取途径,随后导致它们在溶酶体中积累并造成溶酶体损伤。此外,复合物可以抑制细胞周期(G1期)并催化细胞内NADH氧化,从而证实细胞内活性氧(ROS)平升高,从而证实了氧化机制。 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证实复合物可以通过溶酶体-线粒体抗癌途径诱导A549细胞凋亡,这与顺铂不一致。总之,这些配合物为有机属非抗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概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