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methyl 2-(picolinamido)pentanoate | 1353864-0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methyl 2-(picolinamido)pentanoate
英文别名
——
(S)-methyl 2-(picolinamido)pentanoate化学式
CAS
1353864-09-1
化学式
C12H16N2O3
mdl
——
分子量
236.271
InChiKey
BDQDCFPDWFZKNG-JTQLQIE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5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68.2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methyl 2-(picolinamido)pentanoate乙酸-D1 、 palladium diacet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钯催化γ和δ位置的C(sp3)-H和C(sp2)-H键的分子内胺化高效合成氮杂环丁烷、吡咯烷和二氢吲哚
    摘要:
    已经开发出有效的方法来合成氮杂环丁烷、吡咯烷和二氢吲哚化合物,通过钯催化在吡啶酰胺 (PA) 保护的胺底物的 γ 和 δ 位置的 CH 键的分子内胺化。这些方法具有相对较低的催化剂负载量、使用廉价试剂和方便的操作条件。它们的选择性是可以预测的。这些方法强调使用未活化的 CH 键,尤其是甲基的 C(sp(3))-H 键,作为有机合成中的官能团。
    DOI:
    10.1021/ja210660g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δ-C(sp3)-H 键与炔烃通过六元钯环的位点选择性烯基化
    摘要:
    大多数螯合辅助的脂肪族 CH 活化通过动力学有利的五元环金属化中间体进行。在这里,我们报告了 δ-C(sp(3))-H 在存在更易接近的 γ-C(sp(3))-H 键的情况下通过动力学上不太受欢迎的六元钯环的第一个位点选择性烯基化。可耐受多种官能团,独特的方案可应用于手性哌啶的合成。此外,已经进行了机械见解以阐明不寻常的位点选择性的起源。
    DOI:
    10.1021/jacs.6b0597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ite-Selective δ-C(sp<sup>3</sup> )−H Alkylation of Amino Acids and Peptides with Maleimides via a Six-Membered Palladacycle
    作者:Bei-Bei Zhan、Ya Li、Jing-Wen Xu、Xing-Liang Nie、Jun Fan、Liang Jin、Bing-Feng Shi
    DOI:10.1002/anie.201801445
    日期:2018.5.14
    report on the site‐selective δ‐C(sp3)−H alkylation of amino acids and peptides with maleimides via a kinetically less favored six‐membered palladacycle in the presence of more accessible γ‐C(sp3)−H bonds. Experiment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C−H bond cleavage occurs reversibly and preferentially at γ‐methyl over δ‐methyl C−H bonds while the subsequent alkylation proceeds exclusively at the six‐membered
    未活化的C(sp 3)-H键的位点选择性官能化仍然是有机合成中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此,我们报道了在动力学上较不受欢迎的六元palladacycle在较易接近的γ-C(sp 3)存在下,氨基酸和肽与马来酰亚胺的位点选择性δ-C(sp 3)-H烷基化反应。)-H键。实验研究表明,CH键断裂可逆地发生在γ-甲基上,而不是δ-甲基CH键上,而随后的烷基化仅在由δ-CH活化产生的六元palladacycle上进行。选择性可以用科廷-汉密特原理来解释。这种烷基化与各种寡肽的出色相容性使该程序对于后期肽修饰很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该过程也是通过C(sp 3)-H活化进行的第一个(II)催化的Michael型烷基化反应。
  • Divergent Synthesis of Silicon-Containing Peptides via Pd-Catalyzed Post-Assembly γ-C(sp<sup>3</sup>)–H Silylation
    作者:Bei-Bei Zhan、Jun Fan、Liang Jin、Bing-Feng Shi
    DOI:10.1021/acscatal.9b00544
    日期:2019.4.5
    compatibility with a wide range of oligopeptides bearing various α-amino acid residues render this protocol a valuable strategy to access γ-silyl-α-amino acids and peptides. This reaction enriches the chemical toolbox for the site-specific peptide modification and showcases the vast potential of postsynthetic diversification of peptides via late-stage C(sp3)–H functionalization.
    肽在维持或增强生物活性的同时,还有望改善蛋白解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Pd(II)催化的α-氨基酸和肽的γ-C(sp 3)-H甲硅烷基化。醌型配体在该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六甲基乙硅烷被用作甲硅烷基化试剂。吡啶甲酰胺助剂的轻松去除以及与各种带有各种α-氨基酸残基的寡肽的相容性使该方案成为获取γ-甲硅烷基-α-氨基酸和肽的有价值的策略。该反应丰富了用于位点特异性肽修饰的化学工具箱,并展示了通过后期C(sp 3)–H功能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