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bromobutoxy)phenyl)methanol | 1361022-8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bromobutoxy)phenyl)methanol
英文别名
——
(2-(4-bromobutoxy)phenyl)methanol化学式
CAS
1361022-86-7
化学式
C11H15BrO2
mdl
——
分子量
259.143
InChiKey
OAJXLQSVKIYTA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61.6±27.0 °C(Predicted)
  • 密度:
    1.36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3
  • 重原子数:
    14.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29.46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bromobutoxy)phenyl)methanol 在 Ru-MACHO 、 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苯乙腈 为溶剂, 反应 36.0h, 生成 16-methyl-6,7,8,9,16,17-hexahydro-15H-dibenzo[g,l][1,6]dioxacyclotridecin-15-one
    参考文献:
    名称:
    Ru-MACHO-催化醇和酮的直接分子间/分子内大环化
    摘要:
    在此,我们描述了一种在 Ru-MACHO 催化剂存在下通过醇和酮的分子间/分子内脱氢偶联来构建大环的端到端环化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原子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可用于许多基材。此外,这种方法导致只产生水作为副产品。此外,在这种方法中,反应物的高度稀释对于环化和高产大环合成至关重要。
    DOI:
    10.1021/acs.orglett.1c02569
  • 作为产物:
    描述:
    1,4-二溴丁烷水杨醇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84 %的产率得到((butane-1,4-diylbis(oxy))bis(2,1-phenylene))dimeth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高稀释条件下的连续流动分子间和分子内大内酯化
    摘要:
    在 Mukaiyama 试剂( N -methyl-2-chloropyridinium iodide)存在的情况下,已开发出一种有效的连续流动工艺,用于使用二元醇对 seco 酸和二酸进行大环内酯化,用于中型到大型大环内酯。与其他方法相比,连续流动过程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提供了良好的高收率。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在短短 35 分钟的停留时间内合成了具有不同环大小(核心 12-26 个原子)的各种大环内酯(11 种化合物)、双内酯(15 种化合物)和四内酯衍生物(2 种化合物)时间。有利地,流动过程下的大环内酯化非常优雅地处理具有定义的全氟烷氧基烷烃(PFA)管反应器体积(7 mL)的反应物的高度稀释。
    DOI:
    10.1021/acs.joc.2c0300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lkylboronic Esters from Copper-Catalyzed Boryl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kyl Halides and Pseudohalides
    作者:Chu-Ting Yang、Zhen-Qi Zhang、Hazmi Tajuddin、Chen-Cheng Wu、Jun Liang、Jing-Hui Liu、Yao Fu、Maria Czyzewska、Patrick G. Steel、Todd B. Marder、Lei Liu
    DOI:10.1002/anie.201106299
    日期:2012.1.9
    unprecedented copper‐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the title compounds with diboron reagents is described (see scheme; Ts=4‐toluenesulfonyl). This reaction can be used to prepare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kylboronic esters having divers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 groups. The resulting products would be difficult to access by other means.
    易于获得:描述了标题化合物与乙硼试剂的前所未有的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参见方案; Ts = 4-甲苯磺酰基)。该反应可用于制备具有不同结构和官能团的伯烷基硼酸酯和仲烷基硼酸酯。生成的产品将很难通过其他方式访问。
  • Direct Intramolecular Coupling of Primary/Secondary Alcohols with Secondary Alcohols for Macrocyclic Alkenylation Using Ni‐Zeolite Catalyst Under Continuous‐Flow Conditions
    作者:Dashrat V. Sutar、Gourishankar B. Swami、Akash B. Jamdade、Boopathy Gnanaprakasam
    DOI:10.1002/adsc.202301195
    日期:2024.3.19
    several catalytic application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using zeolites, double dehydrative coupling of alcohol versus alcohol to form C=C bonds has not been reported. Herein, we report intramolecular dehydrative coupl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cohols to form macrocyclic alkenes in the presence of Ni-zeolite under continuous flow conditions. This reaction is also efficient for the coupling of secondary-secondary
    介绍 大环化合物是生物活性天然产物、1药物活性化合物2、3和香料工业中的原始结构基序。4除了医药应用之外,结构不同的大环化合物在化学领域也有应用,例如超分子化学、5材料科学6和相转移催化。7, 8具有杂原子的大环构象也比线性链结构具有更大的结合亲和力。9大环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不同的结合亲和力有助于其多样化的生物学应用,例如抗癌作用、10 DNA 相互作用、11和抗肿瘤活性。12大环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学重要性吸引了合成化学家开发大环化合物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结构和熵的高度无序性,通过分子间或分子内环化合成大环化合物具有挑战性,这给合成化学带来了更多挑战。13为了应对大环化的挑战,已经开发了多种方法,包括催化和非催化反应。14尽管据报道,几种大环化方法可生成宽大环内酯和内酰胺,但通过分子内烯基化进行的大环化作用有限(图 1)。在这方面,大环烯基化的常见做法之一涉及Pd催化的分子内Heck反应
  • Dehydrogenative Intramolecular Macrolactonization of Dihydroxy Compounds Using Ru-MACHO Catalyst
    作者:Akash Bandu Jamdade、Dashrat Vishambar Sutar、Boopathy Gnanaprakasam
    DOI:10.1021/acs.orglett.2c01617
    日期:2022.6.24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