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u(saccharin)2(1,10-phenanthroline)] | 223413-25-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saccharin)2(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1,10-phenanthroline)Cu(saccharinate)2];copper;1,1-dioxo-1,2-benzothiazol-2-id-3-one;1,10-phenanthroline
[Cu(saccharin)2(1,10-phenanthroline)]化学式
CAS
223413-25-0
化学式
C26H16CuN4O6S2
mdl
——
分子量
608.114
InChiKey
OWJLQGAAVPURJJ-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催化烯丙基胺化与烯丙基氧化:机械二分法
    摘要:
    碳氢化合物底物的烯丙基氧化是许多工业和精细化学生产工艺的基础。环烯烃(C的直接烯丙基氧化5 - 8)已经在化学文献中被广泛讨论。但是,与烯丙基自由基的存在有关的某些机理细节尚未完全解决。先前尚未实现相应的铜催化的烯丙基胺化反应。我们报道了使用糖精和双-对甲苯磺酰胺作为氮源以及t-BuOOH和PhI(糖精)2进行此类胺化反应的第一个实例。作为氧化剂。对化学计量模型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氧化剂不参与转化的RDS,对3,3,6,6-四氘代环己烯的研究最终显示出催化氧化和胺化反应之间的机理二分法。二者的氧化过程涉及η 1 -烯丙基中间体,和区域化学的结果是离散的铜配合物的结果。涉及烯丙基转座的机理原理解释了这种机理的二分法。
    DOI:
    10.1021/om049052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