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3-nitrophenyl 4-methylbenzenesulfonothioate | 1394124-49-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3-nitrophenyl 4-methylbenzenesulfonothioate
英文别名
S-(3-nitrophenyl) 4-toluenethiosulfonate
S-3-nitrophenyl 4-methylbenzenesulfonothioate化学式
CAS
1394124-49-2
化学式
C13H11NO4S2
mdl
——
分子量
309.367
InChiKey
LKEMROIYOZJMO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8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77.2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3-nitrophenyl 4-methylbenzenesulfonothioate溴甲苯potassium carbonate硫脲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6%的产率得到1-benzyl-2-(3-nitrophenyl) disulf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硫代磺酸盐、硫脲和烷基卤化物的三组分反应无过渡金属合成不对称二硫化物
    摘要:
    据报道,一种合成不对称二硫化物的无过渡金属方法依赖于在温和条件下K 2 CO 3促进的硫代磺酸盐、硫脲和烷基卤化物的一锅反应。该协议容忍广泛的底物,导致各种类型的不对称二硫化物,产量中等至极好。更重要的是,还实现了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后期修饰。
    DOI:
    10.1002/adsc.202100165
  • 作为产物:
    描述:
    3-硝基苯硫酚sodium 4-methylbenzenesulfinate 在 iron(I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0.83h, 以90%的产率得到S-3-nitrophenyl 4-methylbenzenesulfonothi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铁 (III) 催化硫醇与亚硫酸钠的自由基交叉偶联:轻松获得硫代磺酸盐
    摘要:
    报道了从硫醇和亚磺酸钠方便有效地合成对称和不对称硫代磺酸盐的方法。该协议涉及铁(III)催化在有氧条件下原位形成亚磺酰基和磺酰基自由基及其随后的交叉偶联,以83-96%的产率提供硫代磺酸盐。使用容易获得、无毒且廉价的铁 (III) 作为催化剂,将大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属于绿色和可持续化学的范畴。
    DOI:
    10.1055/s-0035-15621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BS‐Promoted Sulfenylation of Sulfinates with Disulfides Leading to Unsymmetrical or Symmetrical Thiosulfonates
    作者:Gaigai Liang、Miaochang Liu、Jiuxi Chen、Jinchang Ding、Wenxia Gao、Huayue Wu
    DOI:10.1002/cjoc.201200028
    日期:2012.7
    practical method to access unsymmetrical and symmetrical thiosulfonates in moderate to excellent yields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NBSpromoted sulfenylation of sulfinates with disulfides. The present process enables the use of two RS in RSSR and shows broa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which represents an atom‐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thiosulfonates. A plausible mechanism
    通过NBS促进的亚砜与二硫化物的亚磺酰基化反应,已经开发出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可以中等至极好的收率获得不对称和对称的磺酸盐。本方法能够在RSSR中使用两个RS,并显示出宽泛的官能团耐受性,这代表了磺酸盐合成的原子经济实用方法。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机制,即NBS作为促进二硫化物裂解生成N-(有机基)琥珀酰亚胺的二硫化物的作用的机制,然后将其与亚磺酸盐进行容易的亚磺酰基化。
  • 一种碱促进的非对称有机过硫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浙江大学
    公开号:CN11272405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对称有机过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碱的促进下,式(I)化合物、式(II)化合物与硫脲进行一锅法反应,得到式(III)所示的非对称有机过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高。能够制备有机过化合物,实现对乙酰氨基酚雌酮等药物分子以及姜酮氨基酸天然产物分子的过化修饰。
  • DFT-Enabled Development of Hemilabile (P<sup>∧</sup>N) Ligands for Gold(I/III) RedOx Catalysis: Application to the Thiotosylation of Aryl Iodides
    作者:Karim Muratov、Emil Zaripov、Maxim V. Berezovski、Fabien Gagosz
    DOI:10.1021/jacs.3c08943
    日期:2024.2.14
    despite several studies on alternative structures, remains, so far, the only general ligand for such process. We report herein the discovery and DFT-enable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a new family of hemilabile (PN) ligands that can promote the oxidative addition of aryl iodides to gold(I). These flexible ligands, which possess a common 2-methylamino heteroaromatic N-donor motif, are structurally
    最近,Csp 2 -X 键与 Au(I) 中心的配体氧化加成已成为开发催化 RedOx 过程的宝贵策略。最近报道了一些以前被认为难以实现的交叉偶联反应,从而将(I)配合物的合成潜力扩展到了π系统的传统亲核功能化之外。 MeDalPhos 在这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对替代结构进行了多项研究,但迄今为止,MeDalPhos 仍然是该过程的唯一通用配体。我们在此报告了一个新的半不稳定( P∧N )配体家族的发现和DFT结构优化,该配体可以促进芳基化物与(I)的氧化加成。这些灵活的配体具有常见的 2-甲基杂芳族N供体基序,在结构和电子上可调节,而且易于获取和负担得起。相应的 Au(I) 配合物在一系列烯烃的烷氧基和酰基芳基化反应中表现出优于 (MeDalPhos)Au(I) 的反应活性。它们的合成潜力和相对较高的反应活性在芳基化物的甲苯磺酰化中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这是一种具有挑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