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3-Dimethyl-2-(4'-t-butylphenyl)-1-buten | 50878-4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3-Dimethyl-2-(4'-t-butylphenyl)-1-buten
英文别名
1-Tert-butyl-4-(3,3-dimethylbut-1-en-2-yl)benzene
3.3-Dimethyl-2-(4'-t-butylphenyl)-1-buten化学式
CAS
50878-41-6
化学式
C16H24
mdl
——
分子量
216.367
InChiKey
CKQDUXDTPPBBB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3-Dimethyl-2-(4'-t-butylphenyl)-1-buten 在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1-Tert-butyl-4-(3,3-dimethylbutan-2-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芳烃中 Csp3–Csp3 键的光氧化还原裂解
    摘要:
    通过碳-碳键的选择性裂解使分子功能化是合成化学中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方法。尽管最近在过渡金属催化和自由基化学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碳氢化合物原料中惰性 C sp3 -C sp3键的选择性裂解仍然具有挑战性。文献中报道的例子通常涉及含有氧化还原官能团或高度应变分子的底物。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用于 C sp3 –C sp3的切割和功能化的简单方案使用光氧化还原催化在烷基苯中键合。我们的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断键途径。对于具有叔苄基取代基的底物,普遍采用碳阳离子耦合电子转移机制。对于具有主要或次要苄基取代基的底物,三重单电子氧化级联是适用的。我们的策略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可以在没有任何杂原子的情况下切割分子中的惰性 C sp3 -C sp3键,从而产生一级、二级、三级和苄基自由基物种。
    DOI:
    10.1021/jacs.3c02745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芳烃中 Csp3–Csp3 键的光氧化还原裂解
    摘要:
    通过碳-碳键的选择性裂解使分子功能化是合成化学中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方法。尽管最近在过渡金属催化和自由基化学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碳氢化合物原料中惰性 C sp3 -C sp3键的选择性裂解仍然具有挑战性。文献中报道的例子通常涉及含有氧化还原官能团或高度应变分子的底物。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用于 C sp3 –C sp3的切割和功能化的简单方案使用光氧化还原催化在烷基苯中键合。我们的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断键途径。对于具有叔苄基取代基的底物,普遍采用碳阳离子耦合电子转移机制。对于具有主要或次要苄基取代基的底物,三重单电子氧化级联是适用的。我们的策略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可以在没有任何杂原子的情况下切割分子中的惰性 C sp3 -C sp3键,从而产生一级、二级、三级和苄基自由基物种。
    DOI:
    10.1021/jacs.3c0274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vestigations of Substituent Effects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All-valence Electron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s. II. 4-Substituted α-Methylstyrenes and α-<i>t</i>-Butylstyrenes
    作者:Gordon K. Hamer、Ian R. Peat、W. F. Reynolds
    DOI:10.1139/v73-136
    日期:1973.3.15
    dihedral angle, ρ, between phenyl and vinyl groups and the overall pattern of S.C.S. can be largely accounted for by a model of substituent effects based on field, resonance, and π polarization effects, with conjugative interactions varying as cos2ρ. Both 13C chemical shifts and charge densities indicate that the π polarization effect consists of two components: (1) a through-space polarization of the vinyl
    已在 C6H12 中无限稀释时测定了 19 种 4-取代的 α-甲基-和 α-叔丁基苯乙烯的取代基诱导 1H 化学位移 (SCS),并测定了 0.4 M CCl4 溶液的 13C SCS。SCS 与场和共振取代基参数相关,并与由 CNDO/2 MO 计算确定的电荷密度进行比较。SCS 随苯基和乙烯基之间的二面角 ρ 的变化以及 SCS 的整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基于场、共振和 π 极化效应的取代效应模型来解释,共轭相互作用随 cos2ρ 而变化. 13C 化学位移和电荷密度都表明 π 极化效应由两个部分组成:(1) 乙烯基系统通过极性 CX 键的空间极化和 (2) 整个共轭苯乙烯 π 电子系统的极化。然而,注意到一些 1H SCS 相关性存在显着偏差。CNDO/2 计算表明...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