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Z,4E,6R,7R,8S,9S,10R,12E)-7,9-(di-tert-butylsilylenedioxy)-8-ethyl-13-iodo-2-methoxy-4,6,10,12-tetramethyltrideca-2,4,12-trienoic acid | 1352832-2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Z,4E,6R,7R,8S,9S,10R,12E)-7,9-(di-tert-butylsilylenedioxy)-8-ethyl-13-iodo-2-methoxy-4,6,10,12-tetramethyltrideca-2,4,12-trienoic acid
英文别名
——
(2Z,4E,6R,7R,8S,9S,10R,12E)-7,9-(di-tert-butylsilylenedioxy)-8-ethyl-13-iodo-2-methoxy-4,6,10,12-tetramethyltrideca-2,4,12-trienoic acid化学式
CAS
1352832-24-6
化学式
C28H49IO5Si
mdl
——
分子量
620.684
InChiKey
CWYZTHGPDDLUQY-HIJGAYS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4
  • 重原子数:
    35.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64.9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Z,4E,6R,7R,8S,9S,10R,12E)-7,9-(di-tert-butylsilylenedioxy)-8-ethyl-13-iodo-2-methoxy-4,6,10,12-tetramethyltrideca-2,4,12-trienoic acid 、 (1E,3S,4R,5R,6R,7R,8R)-1-tributylstannyl-8-benzoyloxy-6-diethylisopropylsilyloxy-4-hydroxy-3-methoxy-5,7-dimethylnon-1-ene 在 4-二甲氨基吡啶2,4,6-三氯苯甲酰氯三乙胺噻吩-2-甲酸亚铜(I) 作用下, 以 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17.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立体控制的(+)-伴刀霉素F的全合成:手性酮的硼介导的醇醛缩醛反应的战略应用
    摘要:
    高度立体控制的18成员大环内酯(+)-伴刀霉素F(液泡ATPase的有效抑制剂)的总合成过程在26个步骤中以5.8%的产率进行了描述。这三个关键片段,C1-C13乙烯基碘,C14-C22乙烯基锡和C23-C28醛,是通过不对称的硼介导的适当手性酮结构单元的羟醛反应来有效构建的。事实证明,C7 / C9羟基的甲硅烷基保护性质对于实现大环化至关重要,而TES醚要优于环状甲硅烷基衍生物。在C1–C13乙烯基碘化物和C14–C22乙烯基锡烷片段之间进行Liebeskind-Stille交叉偶联反应以组装(12 E,14 E-二烯,一种改良的Yamaguchi大内酯化反应,提供了必需的18元大环核。该高级中间体还可以通过其他步骤得到:使用酯化步骤连接C1-C13和C14-C22片段,然后进行Pd催化的分子内Stille反应以安装(12 E,14 E)-二烯。然后将所得的大环中间体转变为甲基酮,从而使
    DOI:
    10.1016/j.tet.2011.09.012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4E,6R,7R,8S,9S,10R,12E)-7,9-(di-tert-butylsilylenedioxy)-8-ethyl-13-iodo-2-methoxy-4,6,10,12-tetramethyltrideca-2,4,12-trienoate 在 potassium trimethylsilonate柠檬酸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99%的产率得到(2Z,4E,6R,7R,8S,9S,10R,12E)-7,9-(di-tert-butylsilylenedioxy)-8-ethyl-13-iodo-2-methoxy-4,6,10,12-tetramethyltrideca-2,4,12-trien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立体控制的(+)-伴刀霉素F的全合成:手性酮的硼介导的醇醛缩醛反应的战略应用
    摘要:
    高度立体控制的18成员大环内酯(+)-伴刀霉素F(液泡ATPase的有效抑制剂)的总合成过程在26个步骤中以5.8%的产率进行了描述。这三个关键片段,C1-C13乙烯基碘,C14-C22乙烯基锡和C23-C28醛,是通过不对称的硼介导的适当手性酮结构单元的羟醛反应来有效构建的。事实证明,C7 / C9羟基的甲硅烷基保护性质对于实现大环化至关重要,而TES醚要优于环状甲硅烷基衍生物。在C1–C13乙烯基碘化物和C14–C22乙烯基锡烷片段之间进行Liebeskind-Stille交叉偶联反应以组装(12 E,14 E-二烯,一种改良的Yamaguchi大内酯化反应,提供了必需的18元大环核。该高级中间体还可以通过其他步骤得到:使用酯化步骤连接C1-C13和C14-C22片段,然后进行Pd催化的分子内Stille反应以安装(12 E,14 E)-二烯。然后将所得的大环中间体转变为甲基酮,从而使
    DOI:
    10.1016/j.tet.2011.09.01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