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419183-5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419183-57-5
化学式
C63H54O12
mdl
——
分子量
1003.11
InChiKey
BQCHHHDYHUGQD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07
  • 重原子数:
    75.0
  • 可旋转键数:
    21.0
  • 环数:
    1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134.2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2.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三(2-氨基乙基)胺甲醇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氯仿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42%的产率得到2,9,45-Trimethoxy-11,14,40,43,51,54-hexaoxa-24,27,30,64-tetrazadodecacyclo[25.23.16.37,44.16,10.115,19.118,22.132,36.135,39.155,59.158,62.04,49.047,70]hexaheptaconta-1,3,6(76),7,9,15(75),16,18,20,22(74),32(73),33,35,37,39(72),44,46,49,55(68),56,58,60,62(67),69-tetracosaene
    参考文献:
    名称:
    荧光异位半胱氨酸笼,用于选择性识别磷酸胆碱。
    摘要:
    合成了第一个荧光半胱氨酸笼,并将其开发为一种有效且选择性的磷酸胆碱传感器。证明了宿主在识别过程中的异位特征。NMR实验强调了客体的完全包封,诱导了非手性磷酸胆碱的手性化行为。
    DOI:
    10.1039/c4cc09428j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对映纯分子笼的大规模合成:按摩学和识别特性。
    摘要:
    对映纯半胱氨酸-tren(tren =三(2-氨基乙基)胺)衍生物的便捷,高效的克级合成已开发。四步合成基于关键中间体环三藜芦烯的光学分辨率,已对其外消旋化的能垒进行了测量,以确保在合成路径的最后两个步骤中均不发生外消旋化。绝对构型的分配已通过电子圆二色性进行,并且在存在对映纯樟脑磺酸的情况下通过NMR光谱法确定了对映体纯度。为了强调这类化合物的兴趣,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的识别,并显示出对C 3的显着对映选择性对称主机。最后,该高度模块化的合成途径用于提供八个具有不同大小,形状和功能的对映纯半胱氨酸。这些结果强调了这种方法的巨大潜力,这可能导致在手性识别或不对称超分子催化中的许多应用。
    DOI:
    10.1002/chem.2015041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emicryptophane-assisted electron transfer: a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study
    作者:Olivier Perraud、Jean-Bernard Tommasino、Vincent Robert、Belén Albela、Lhoussain Khrouz、Laurent Bonneviot、Jean-Pierre Dutasta、Alexandre Martinez
    DOI:10.1039/c2dt31530k
    日期:——
    Three copper(II)@hemicryptophane complexes with various cavity sizes and shapes, Cu(II)@1, Cu(II)@2 and Cu(II)@3,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near-IR/vis and EPR spectroscopies. The spectroscopic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nce of a trigonal-bipyramidal geometry of the N4Cu·H2O core, in accord with the energy-minimized structures obtained from DFT calculations. Cyclic voltammetry studies in CH2Cl2 showed irreversible redox processes, whereas electrolysis coulometry indicated that Cu(II)/Cu(I) complexes could be interconverted. Electrochemistry data of the complexes stress the crucial role of the cage structure of the hemicryptophane in the thermodynamics of the electron transfer.
    研究人员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空腔大小和形状的(II)@色烷配合物,即 Cu(II)@1、Cu(II)@2 和 Cu(II)@3,并通过近红外/可见光光谱和 EPR 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光谱数据表明,N4Cu-H2O 内核的几何形状为三叉双锥形,这与 DFT 计算得出的能量最小化结构相一致。在 CH2Cl2 中进行的循环伏安法研究显示了不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而电解库仑计则表明(II)/(I)配合物可以相互转化。这些配合物的电化学数据强调了半色素笼结构在电子转移热力学中的关键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