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斯台德酸和碱以及路易斯酸(Sn 2+)对胺与三氟甲基-β-二酮反应的区域化学的影响:3-氨基吡咯选择性生成区域异构的1 H-吡咯并[3,2- b ]吡啶类
摘要:
3-氨基吡咯(作为其盐)与三氟甲基-β-二酮反应,通过在反应性较低的羰基上反应,得到γ- 1H-吡咯并[3,2- b ]吡啶。三氟甲基增加了相邻羰基的亲电性,并降低了所形成的CF 3氨基醇羟基的碱性。该氨基醇形成较快,但随后脱水为β-烯胺酮的速度较慢,导致优先形成γ-区域异构体。使用一系列6种胺缓冲剂进行4,4,4-三氟-1-苯基-1,3-丁二酮与3-氨基吡咯的反应。α- 1H-吡咯并[3,2- b ]吡啶的产率随p K a的增加而增加胺缓冲液的浓度降低。出乎意料的是,产量以较高的p K a s下降。随着反应混合物变得更碱性,机理发生了变化。与强胺一起,三氟甲基-β-二酮主要或完全作为烯醇化物存在。在还原条件下(3-硝基吡咯/ Sn / AcOH /三氟甲基-β-二酮),α- 1H-吡咯并[3,2- b ]吡啶是由Sn 2+路易斯酸催化的主要产物。当3-氨基吡咯盐与三氟甲基-β-二酮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