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diethyl-4-(1H-phenanthro[9,10-d]imidazol-2-yl)aniline benzoate | 1204312-8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diethyl-4-(1H-phenanthro[9,10-d]imidazol-2-yl)aniline benzoate
英文别名
——
N,N-diethyl-4-(1H-phenanthro[9,10-d]imidazol-2-yl)aniline benzoate化学式
CAS
1204312-82-2
化学式
C7H6O2*C25H23N3
mdl
——
分子量
487.601
InChiKey
VNEZSTBNKQNMO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77
  • 重原子数:
    37.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69.22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甲酸 、 2-[4-(diethylamino)phen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608 mg的产率得到N,N-diethyl-4-(1H-phenanthro[9,10-d]imidazol-2-yl)aniline 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包含羧酸后菲[9,10-d]咪唑型荧光主体的显着固态荧光增强行为
    摘要:
    菲 [9,10-d] 咪唑型荧光主体 1 的晶体表现出剧烈的荧光增强行为,在各种羧酸(如甲酸、乙酸和丙酸)包合后,发射最大值发生红移。光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合羧酸的特性。荧光包合物不仅通过从羧酸溶液中共结晶形成,而且通过固体(荧光主体)-气体(羧酸蒸气)接触形成。此外,当乙酸包合物暴露于丙酸蒸气时,乙酸逐渐被丙酸取代。包合物的客体交换伴随着颜色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无客体和羧酸包合物的 X 射线结构分析表明,π-π 相互作用和分子间氢键结合荧光团的破坏是由包合的羧酸分子引起的。此外,主体的咪唑环被包围的羧酸质子质子化。在光谱数据和晶体结构的基础上,讨论了包合羧酸对包合化合物固态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9) 主体的咪唑环被包围的羧酸质子质子化。在光谱数据和晶体结构的
    DOI:
    10.1002/ejoc.20090082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