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L-phenylalanine fumaric acid | 601521-1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L-phenylalanine fumaric acid
英文别名
(2S)-2-amino-3-phenylpropanoic acid;(E)-but-2-enedioic acid
L-phenylalanine fumaric acid化学式
CAS
601521-17-9
化学式
C4H4O4*C9H11NO2
mdl
——
分子量
281.265
InChiKey
UMXQJBMCHQVLQU-LOOJJAC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5
  • 拓扑面积:
    142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非平衡结晶条件下(dl)-苯丙氨酸与富马酸共结晶有效富集现象的观察
    摘要:
    描述了一种使用共结晶的新策略,该共结晶是一种晶体工程技术,可将外消旋化合物晶体转变为可显示优先富集的外消旋混合晶体,这种结晶是在某种外消旋混合物重结晶后观察到的破坏对称性的自发对映体拆分现象。在非平衡条件下,两种对映异构体的排列相当有序的晶体。(dl的1:1共晶(2))-苯丙氨酸(Phe)和富马酸满足提出的优先富集提出的要求,例如(i)足够的溶解度差(外消旋晶体≪对映体晶体),(ii)在结晶过程中发生多晶型转变,以及( iii)沉积具有独特晶体结构的非外消旋混合晶体,并因此成功地显示出优先富集。相反,外消旋化合物(dl)-Phe本身在结晶过程中未显示出多晶型转变,因此无法进行优先富集。这些结果表明,(a)基于两组分晶体的高潜力在结晶过程中显示出多态性并诱导多态转变的晶体工程原理可以显着促进优先富集的发生,并且(b)上述建议的要求优先富集的发生是强制性的。
    DOI:
    10.1021/cg101527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ructural and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nonlinear optical crystal l-phenylalanine fumaric acid by DFT calculations
    作者:P.V. Sreelaja、C. Ravikumar
    DOI:10.1016/j.molstruc.2019.03.013
    日期:2019.6
    molecular orbital (LUMO) energies confirm the nonlinear optical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utoff wavelength corresponding to electronic transitions are obtained. The most important hyper conjugative interactions leading to the stability and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of the system is elucidated by natural bond orbital analysis.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charge density
    摘要 采用缓慢蒸发溶液生长技术合成了标题化合物l-苯丙富马酸。晶体的结晶度由粉末 X 射线衍射研究证实。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完整的振动分析和优化的分子结构。借助振动能量分布分析(VEDA 4)程序,通过计算势能分布,计算出每种正常模式的振动贡献。记录和分析实验 FT 红外和 FT 拉曼光谱。生长晶体的二次谐波产生 (SHG) 效率由 Kurtz-Perry 技术测量。计算出的第一超极化率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 (HOMO) - 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 (LUMO) 能量证实了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活性。获得对应于电子跃迁的理论和实验截止波长。通过自然键轨道分析阐明了导致系统稳定性和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最重要的超共轭相互作用。已经通过绘制分子静电势获得了有关该化合物的电荷密度分布和化学反应位点的信息。通过自然键轨道分析阐明了导致系统稳定性和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最重要的超共轭相互作用。已经通过绘制分子静电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