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Nitro-2-[2-(2-nitrophenyl)sulfanylphenyl]sulfanylbenzene | 220931-3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Nitro-2-[2-(2-nitrophenyl)sulfanylphenyl]sulfanylbenzene
英文别名
——
1-Nitro-2-[2-(2-nitrophenyl)sulfanylphenyl]sulfanylbenzene化学式
CAS
220931-34-0
化学式
C18H12N2O4S2
mdl
——
分子量
384.436
InChiKey
YJNGCLSSIRBTD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51-252 °C
  • 沸点:
    496.7±40.0 °C(Predicted)
  • 密度:
    1.4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7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4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Nitro-2-[2-(2-nitrophenyl)sulfanylphenyl]sulfanylbenzene硫酸氯化铵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3.5h, 生成 2,2'-(1,2-phenylenebis(sulfanediyl))dibenzenethiol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刚性 [Fe('tpS4'] 核和 σ−π 共配体 ('tpS4'2 = 1,2) 的富硫 [Fe(L1)(L2)('tpS4')] 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应性-双(2-巯基苯硫基)亚苯基(2-);L1, L2 = CO, PR3, NO)
    摘要:
    合成和纯化步骤的优化使得新配体“tpS4”2- 可以制备量使用。用 'tpS4'-Li2 或 'tpS4'-Na2 处理 FeCl2·4H2O 产生 [Fe('tpS4')] (1),它在固态和没有共配体的情况下可能三聚化以产生顺磁性 [Fe ('tpS4')]3. [Fe('tpS4')] 片段显示出 'tpS4'2− 配体的螺旋配位,并结合 σ−π 配体,如 CO、NO 和磷烷,得到通式 [Fe(L1 )(L2)('tpS4')]。顺式二羰基络合物 [Fe(CO)2('tpS4')] (2) 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将 CO 解离成双核 [Fe(CO)('tpS4')]2 (3)。CO 和磷烷的同时配位产生 [Fe(CO)(PR3)('tpS4')],其中 R = Me (4)、Et (5)、Pr (6) 和 Bu (7),但事实证明,不可能获得具有庞大 PPh3 或 PCy3 配体的类似配合物。双(磷烷)配合物只能用
    DOI:
    10.1002/ejic.200390058
  • 作为产物:
    描述:
    1-氟-2-硝基苯1,2-苯二硫醇sodium methyl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95%的产率得到1-Nitro-2-[2-(2-nitrophenyl)sulfanylphenyl]sulfan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刚性 [Fe('tpS4'] 核和 σ−π 共配体 ('tpS4'2 = 1,2) 的富硫 [Fe(L1)(L2)('tpS4')] 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应性-双(2-巯基苯硫基)亚苯基(2-);L1, L2 = CO, PR3, NO)
    摘要:
    合成和纯化步骤的优化使得新配体“tpS4”2- 可以制备量使用。用 'tpS4'-Li2 或 'tpS4'-Na2 处理 FeCl2·4H2O 产生 [Fe('tpS4')] (1),它在固态和没有共配体的情况下可能三聚化以产生顺磁性 [Fe ('tpS4')]3. [Fe('tpS4')] 片段显示出 'tpS4'2− 配体的螺旋配位,并结合 σ−π 配体,如 CO、NO 和磷烷,得到通式 [Fe(L1 )(L2)('tpS4')]。顺式二羰基络合物 [Fe(CO)2('tpS4')] (2) 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将 CO 解离成双核 [Fe(CO)('tpS4')]2 (3)。CO 和磷烷的同时配位产生 [Fe(CO)(PR3)('tpS4')],其中 R = Me (4)、Et (5)、Pr (6) 和 Bu (7),但事实证明,不可能获得具有庞大 PPh3 或 PCy3 配体的类似配合物。双(磷烷)配合物只能用
    DOI:
    10.1002/ejic.2003900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the Tetradentate Thioether Amine and Thioether Thiolate Ligands ′tpS2(NH2)2′ and ′tpS4′-H2 and Some Representative Six-Coordinate Ruthenium and Osmium Complexes [′tpS2(NH2)2′ =1,2-Bis(2-aminophenylthio)phenylene; ′tpS4′2– = 1,2-Bis(2-mercaptophenylthio)phenylene(2–)]
    作者:Dieter Sellmann、Klaus Engl、Torsten Gottschalk-Gaudig、Frank W. Heinemann
    DOI:10.1002/(sici)1099-0682(19990202)1999:2<333::aid-ejic333>3.0.co;2-r
    日期:1999.2.2
    ne], the novel tris-phenylene ligand ′tpS4′-H2 (3) [′tpS4′-H2 = 1,2-bis(2-mercaptophenylthio)phenylene] was synthesized via the nitro and amine compounds ′tpS2(NO2)2′ (1) and ′tpS2(NH2)2′ (2). The coordination of ′tpS4′2– to ruthenium center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six-coordinate [Ru(L)(PR3)(′tpS4′)] complexes (R = Et, L = PEt34; R = Ph, L = PPh35, CO 6, DMSO 7). The X-ray structure analyses
    为了寻找比母体配体'S4'-H2 ['S4'-H2 = 1,2-双(2-巯基苯基)乙烷]对还原性C-S键裂解更稳定的四齿硫醇盐配体,新的三亚苯基配体 'tpS4'-H2 (3) ['tpS4'-H2 = 1,2-双(2-巯基苯基)亚苯基] 通过硝基和胺类化合物 'tpS2(NO2)2' (1) 和'tpS2(NH2)2' (2)。'tpS4'2- 与中心的配位导致形成六配位 [Ru(L)(PR3)('tpS4')] 配合物 (R = Et, L = PEt34; R = Ph, L = PPh35 、CO 6、DMSO 7)。4和6的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硫醇盐供体占据反式位置;因此,'tpS4'2-配体以与'S4'2-配体相同的方式配位。'tpS4'2-配体对还原性 C-S 裂解反应的稳定性通过 [Os(PEt3)2('tpS4')] (8) 的合成显示出来。与 [Os(PEt3)2('S4')]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p)-2-(叔丁硫基)-1-(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1E)-1-{4-[(4-氨基苯基)硫烷基]苯基}乙酮肟 颜料红88 颜料紫36 顺式-1,2-二(乙硫基)-1-丙烯 非班太尔-D6 雷西那得中间体 阿西替尼杂质J 阿西替尼杂质C 阿西替尼杂质4 阿西替尼杂质 阿西替尼 阿拉氟韦 阿扎毒素 阿嗪米特 阔草特 银(I)(6-氨基-2-(甲硫基)-5-亚硝基嘧啶-4-基)酰胺水合物 钾三氟[3-(苯基硫基)丙基]硼酸酯(1-) 邻甲苯基(对甲苯基)硫化物 避虫醇 连翘脂苷B 还原红 41 还原紫3 还原桃红R 达索尼兴 辛硫醚 辛-1,7-二炔-1-基(苯基)硫烷 西嗪草酮 萘,2-[(2,3-二甲基苯基)硫代]- 莫他哌那非 茴香硫醚 苯醌B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甲基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6-二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2-[(2-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氯-4-[(4-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乙硫基)- 苯酚,3,5-二[(苯基硫代)甲基]- 苯胺,4-[5-溴-3-[4-(甲硫基)苯基]-2-噻嗯基]- 苯胺,3-氯-4-[(1-甲基-1H-咪唑-2-基)硫代]- 苯胺,2-[(2-吡啶基甲基)硫代]- 苯硫醚-D10 苯硫胍 苯硫基乙酸 苯硫代磺酸S-(三氯乙烯基)酯 苯甲醇,2,3,4,5,6-五氟-a-[(苯基硫代)甲基]-,(R)- 苯甲酸,3-[[2-[(二甲氨基)甲基]苯基]硫代]-,盐酸 苯甲胺,5-氟-2-((3-甲氧苯基)硫代)-N,N-二甲基-,盐酸 苯甲二硫酸,4-溴苯基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