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methoxyphenyl)-3,4-dihydro-2H-pyran | 1152000-9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methoxyphenyl)-3,4-dihydro-2H-pyran
英文别名
——
2-(2-methoxyphenyl)-3,4-dihydro-2H-pyran化学式
CAS
1152000-97-9
化学式
C12H14O2
mdl
——
分子量
190.242
InChiKey
ODXWODVUAABZD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92.3±40.0 °C(predicted)
  • 密度:
    1.062±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2-methoxyphenyl)penta-3,4-dien-1-ol 在 十二/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三羰基(四苯基环戊二烯酮)铁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69%的产率得到2-(2-methoxyphenyl)-3,4-dihydro-2H-pyran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属和配体与底物相互作用和质子穿梭的意外铁催化碳醚化反应的实验和计算研究
    摘要:
    已开发出铁催化的烯丙醇环氧化异构化为脱氧的吡喃糖糖基。结合实验和计算研究表明,铁络合物具有双重催化作用,因为非纯正的环戊二烯酮配体通过从醇中最初夺氢并在异构化和脱金属步骤中促进质子化和去质子化事件而充当质子穿梭。分子轨道分析可以洞悉3,4-dihydro-2 H-吡喃的意外形成和选择性形成。
    DOI:
    10.1002/anie.20170824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ighly Regioselective Heck Coupling Reactions of Aryl Halides and Dihydropyran in the Presence of an NHC-Pyridine Ligand
    作者:Kyung Jung、Jamie Jarusiewicz、Kyung Yoo
    DOI:10.1055/s-0028-1087528
    日期:2009.2
    The Heck coupling reactions of aryl halides and 3,4-dihydro-2H-pyran facilitated the reg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rylated cyclic enol ethers. Good yields were obtained using 5 mol% of an NHC-ligand-Pd-catalyst complex in the presence of K2CO3 in DMF at 100 ˚C. The use of this catalytic system broadens the substrate scope and improves the selectivity for this cross-coupling process.
    芳基卤化物和3,4-二氢-2H-呋喃的赫克耦合反应促进了取代芳基环烯醇醚的区域选择性合成。在DMF中,在100℃下使用5摩尔%的NHC配体-Pd催化剂复合物,并在K2CO3的存在下可以获得良好的产率。这种催化体系扩大了底物范围,并提高了该交叉耦合过程的选择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