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380516-41-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380516-41-5
化学式
C20H20O5
mdl
——
分子量
340.376
InChiKey
AMOQEMBKTHFABL-DAUOMPHX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1
  • 重原子数:
    25.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49.45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在 potassium fluoride 、 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2-{双[3,5-双(三氟甲基)苯基]膦基}-3,6-二甲氧基-2′,4′,6′-三异丙基-1,1′-联苯copper(l) 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74.0h, 生成 3-O-benzyl-4,6-benzylidene-1-deoxy-1-phenyl-β-D-glucose
    参考文献:
    名称:
    异头亲核试剂的糖基交叉偶联——范围、机制和在芳基 C-糖苷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糖类 C1 异头位置的立体选择性操作是制备性碳水化合物化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从历史上看,大多数与异头碳形成键的反应都集中在亲核试剂与带有离去基团的糖供体的反应上。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利用异头亲核试剂的高度立体特异性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 C-芳基糖苷的新方法。首先,已经开发并优化了制备异头锡烷的方法,以高异头选择性提供常见糖类的两种异头异构体。我们确定寡糖锡烷可以从单糖锡烷通过与施密特型供体、糖基环氧化物的 O-糖基化或在脱水条件下与 C1 醇制备。第二,我们确定了一组通用的催化条件,其中 Pd2(dba)3 (2.5 mol%) 和一个庞大的配体 (JackiePhos, 10 mol%) 控制了 β-消除途径。我们证明了糖基交叉偶联对具有单糖和低聚糖、脱氧糖、具有游离羟基的糖类、吡喃糖和呋喃糖底物的两种异头异构体产生始终如一的高异头选择性。在 Salmochelins(铁载体)和商业抗糖尿
    DOI:
    10.1021/jacs.7b08707
  • 作为产物:
    描述:
    1,5-anhydro-3-O-benzyl-4,6-O-benzylidene-2-deoxy-D-arabino-hex-1-enitolOxone碳酸氢钠丙酮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异头亲核试剂的糖基交叉偶联——范围、机制和在芳基 C-糖苷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糖类 C1 异头位置的立体选择性操作是制备性碳水化合物化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从历史上看,大多数与异头碳形成键的反应都集中在亲核试剂与带有离去基团的糖供体的反应上。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利用异头亲核试剂的高度立体特异性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 C-芳基糖苷的新方法。首先,已经开发并优化了制备异头锡烷的方法,以高异头选择性提供常见糖类的两种异头异构体。我们确定寡糖锡烷可以从单糖锡烷通过与施密特型供体、糖基环氧化物的 O-糖基化或在脱水条件下与 C1 醇制备。第二,我们确定了一组通用的催化条件,其中 Pd2(dba)3 (2.5 mol%) 和一个庞大的配体 (JackiePhos, 10 mol%) 控制了 β-消除途径。我们证明了糖基交叉偶联对具有单糖和低聚糖、脱氧糖、具有游离羟基的糖类、吡喃糖和呋喃糖底物的两种异头异构体产生始终如一的高异头选择性。在 Salmochelins(铁载体)和商业抗糖尿
    DOI:
    10.1021/jacs.7b087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lycosyl Dithiocarbamates: β-Selective Couplings without Auxiliary Groups
    作者:Panuwat Padungros、Laura Alberch、Alexander Wei
    DOI:10.1021/jo500032k
    日期:2014.3.21
    donors in β-linked oligosaccharide synthesis. We report a mild, one-pot conversion of glycals into β-glycosyl DTCs via DMDO oxidation with subsequent ring opening by DTC salts, which can be generated in situ from secondary amines and CS2. Glycosyl DTCs are readily activated with Cu(I) or Cu(II) triflate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are amenable to reiterative synthesis strategies, as demonstrated by the
    在本文中,我们评估了具有未受保护的 C2 羟基的糖基二氨基甲酸酯 (DTC) 作为 β 连接寡糖合成中的供体。我们报告了通过 DMDO 氧化将糖类一锅温和地转化为 β-糖基 DTC,随后 DTC 盐开环,这可以从仲胺和 CS 2原位生成。糖基 DTCs 在低温下很容易被 Cu(I) 或 Cu(II) 三氟甲磺酸盐激活,并且适合反复合成策略,如三-β-1,6-连接的四糖的有效构建所证明的。尽管不存在预先存在的 C2 辅助基团,但糖基 DTC 偶联具有高度的 β 选择性。我们提供的证据表明,定向效应是由 C2 羟基本身通过顺式稠合双环中间体的假定形成介导的。
  • Glycal Assembly by the in Situ Generation of Glycosyl Dithiocarbamates
    作者:Panuwat Padungros、Laura Alberch、Alexander Wei
    DOI:10.1021/ol301349w
    日期:2012.7.6
    Glycal assembly offers an expedient entry into β-linked oligosaccharides, but epoxyglycal donors can be capricious in their reactivities. Treatment with Et2NH and CS2 enables their in situ conversion into glycosyl dithiocarbamates, which can be activated by copper triflate for coupling with complex or sterically congested acceptors.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can be further enhanced by in situ benzoylation
    糖基组装为进入 β 连接寡糖提供了便利,但环氧糖供体的反应性可能反复无常。用 Et 2 NH 和 CS 2 处理使其原位转化为糖基二氨基甲酸酯,其可以被三氟甲磺酸激活以与复杂的或空间拥挤的受体偶联。偶联效率可以通过原位苯甲酰化进一步提高,如从葡聚糖以 28% 的分离产率和仅四次色谱纯化的 11 步合成支链六糖中所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