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1-hexadecanylimidazole)silver(I) nitrate | 710282-0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1-hexadecanylimidazole)silver(I) nitrate
英文别名
——
bis(1-hexadecanylimidazole)silver(I) nitrate化学式
CAS
710282-06-7
化学式
C38H72AgN4*NO3
mdl
——
分子量
754.89
InChiKey
BHGHURCEGLWDL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氯(二甲基硫化)金(I)bis(1-hexadecanylimidazole)silver(I) nitrate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bis(1-hexadecanylimidazole)gold(I) nitrate dihyd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Au(i)-benzimidazole/imidazole complexes. Liquid crystals and nanomaterials
    摘要:
    合成了三类Au(I)-咪唑配合物,其化学计量比为[Au(Cn-bim)Cl]、[Au(Cn-im)Cl]和[Au(Cn-im)2][NO3]·2H2O(Cn-bim = N–CnH2n+1取代的苯并咪唑,Cn-im = N–CnH2n+1取代的咪唑),以及化合物[Au(C18-bim)2][NO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每个系列的典型结构。最后一系列化合物是液晶,并且展现出比其Ag(I)类似物更宽的介观相范围。这些Au(I)配合物通过化学还原或热解形成Au纳米结构。首次利用长链咪唑在溶液中稳定胶体Au。同时,首次展示了简单热解法以产生纳米厚度的大Au板的独特例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显示,早期阶段通过球形纳米粒子的融合形成了板状形态。
    DOI:
    10.1039/b717787a
  • 作为产物:
    描述:
    silver nitrate1-十六烷基咪唑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bis(1-hexadecanylimidazole)silver(I) nit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Liquid crystals of silver complexes derived from simple 1-alkylimidazoles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同源的1-烷基咪唑银配合物(R-im,R = CnH2n+1,其中n = 10,12,14,16和18)。所有CnH2n+1-im配体均为非介晶性。在复合时,除了n = 10的以外,所有的[Ag(CnH2n+1-im)2][NO3]都表现出液晶特性。[Ag(C12H25-im)2][NO3]的晶体结构表明银中心为二配位,采用U形构象并呈双层堆积。非介晶性的[Ag(C16H33-bim)2][NO3](bim = 苯并咪唑)具有三配位的银离子,并且呈现单层堆积的椅子构象。非介晶性的[Ag(C16H33-bim)2][BF4]在银离子周围有线性几何构型,同样也呈椅子构象。Ag–(CnH2n+1-im)配合物的相态已被确定为SmA相。比较了[Ag(C16H33-im)2]+与四种不同阴离子,NO3−、BF4−、PF6−和CF3SO3−。在四种Ag–im配合物中,只有与CF3SO3−阴离子结合的配合物未显示液晶行为。
    DOI:
    10.1039/b314367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