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on-2-yn-4-yl)-N-ethyl-4-(methyloxy)aniline | 944721-8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on-2-yn-4-yl)-N-ethyl-4-(methyloxy)aniline
英文别名
N-ethyl-4-methoxy-N-non-2-yn-4-ylaniline
N-(non-2-yn-4-yl)-N-ethyl-4-(methyloxy)aniline化学式
CAS
944721-82-8
化学式
C18H27NO
mdl
——
分子量
273.418
InChiKey
ZPYCDNJRBXHTP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6
  • 拓扑面积:
    12.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on-2-yn-4-yl)-N-ethyl-4-(methyloxy)aniline 在 bis(1,5-cyclooctadiene)rhodium(I)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 六氟异丙醇1,3-双(二苯基膦)丙烷 作用下, 反应 6.0h, 以57%的产率得到N-ethyl-4-methoxy-2-[(1E,3E)-1-methyl-1,3-octadien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I)催化的吲哚合成:N-炔丙基苯胺的氨基-克莱森重排。
    摘要:
    通过RhH(CO)(Ph 3 P)3(4-10 mol%)催化的N-炔丙基苯胺在六氟异丙醇(HFIP)中的反应,可以实现轻度和简便地制备2-取代或2,3-二取代的吲哚化合物。吲哚的形成被证明源自邻-烯丙基苯胺中间体,其是由R-(I)催化的N-炔丙基苯胺的氨基-克莱森重排产生的。该催化体系也可用于通过在HFIP中在K 2 CO 3(3当量)存在下使N-烷基苯胺(1当量)与炔丙基溴(1.3当量)反应来进行吲哚的一锅合成。活性催化剂被证明是[Rh(CO)(Ph由RhH(CO)(Ph 3 P)3和HFIP原位生成3 P)2 ] OCH(CF 3)2。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分析确认了[Rh(CO)(Ph 3 P)2 ] OCH(CF 3)2的结构。
    DOI:
    10.1021/jo8022523
  • 作为产物:
    描述:
    N-乙基-4-甲氧基苯胺 、 2-nonyn-4-yl methanesulfonate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N-(non-2-yn-4-yl)-N-ethyl-4-(methyloxy)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I)催化的吲哚合成:N-炔丙基苯胺的氨基-克莱森重排。
    摘要:
    通过RhH(CO)(Ph 3 P)3(4-10 mol%)催化的N-炔丙基苯胺在六氟异丙醇(HFIP)中的反应,可以实现轻度和简便地制备2-取代或2,3-二取代的吲哚化合物。吲哚的形成被证明源自邻-烯丙基苯胺中间体,其是由R-(I)催化的N-炔丙基苯胺的氨基-克莱森重排产生的。该催化体系也可用于通过在HFIP中在K 2 CO 3(3当量)存在下使N-烷基苯胺(1当量)与炔丙基溴(1.3当量)反应来进行吲哚的一锅合成。活性催化剂被证明是[Rh(CO)(Ph由RhH(CO)(Ph 3 P)3和HFIP原位生成3 P)2 ] OCH(CF 3)2。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分析确认了[Rh(CO)(Ph 3 P)2 ] OCH(CF 3)2的结构。
    DOI:
    10.1021/jo802252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2,3-Disubstituted Indoles by a Rhodium-Catalyzed Aromatic Amino-Claisen Rearrangement ofN-Propargyl Anilines
    作者:Akio Saito、Ayumi Kanno、Yuji Hanzawa
    DOI:10.1002/anie.200605162
    日期:2007.5.18
  • Rhodium(I)-Catalyzed Synthesis of Indoles: Amino-Claisen Rearrangement of <i>N</i>-Propargylanilines
    作者:Akio Saito、Shoko Oda、Haruhiko Fukaya、Yuji Hanzawa
    DOI:10.1021/jo8022523
    日期:2009.2.20
    Mild and facile preparations of 2-substituted or 2,3-disubstituted indole compounds were achieved by RhH(CO)(Ph3P)3 (4−10 mol %)-catalyzed reaction of N-propargylanilines in hexafluoroisopropyl alcohol (HFIP). The formation of indoles was proven to be derived from an o-allenylaniline intermediate, which was generated by the Rh(I)-catalyzed amino-Claisen rearrangement of N-propargylanilines. The catalytic
    通过RhH(CO)(Ph 3 P)3(4-10 mol%)催化的N-炔丙基苯胺在六氟异丙醇(HFIP)中的反应,可以实现轻度和简便地制备2-取代或2,3-二取代的吲哚化合物。吲哚的形成被证明源自邻-烯丙基苯胺中间体,其是由R-(I)催化的N-炔丙基苯胺的氨基-克莱森重排产生的。该催化体系也可用于通过在HFIP中在K 2 CO 3(3当量)存在下使N-烷基苯胺(1当量)与炔丙基溴(1.3当量)反应来进行吲哚的一锅合成。活性催化剂被证明是[Rh(CO)(Ph由RhH(CO)(Ph 3 P)3和HFIP原位生成3 P)2 ] OCH(CF 3)2。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分析确认了[Rh(CO)(Ph 3 P)2 ] OCH(CF 3)2的结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