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种1-(2-氯乙基)-3-取代-3-β-D-吡喃糖基-1-亚硝基脲(V)被合成并测试了对白血病L1210和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抗肿瘤活性。醛己糖如D-葡萄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与一级胺反应,然后用2-氯乙基异氰酸酯处理,通常得到糖基脲(III')的结构异构体混合物。当异构体混合物溶于甲酸时,观察到完全异构化为热力学稳定的β-D-吡喃糖基脲(III)。糖基脲(III)用5当量的四氧化二氮亚硝化,然后用甲醇处理,以良好收率得到相应的亚硝基脲(V)。许多亚硝基脲(V)对白血病L1210和小鼠艾氏腹水癌具有显著活性,其治疗比率高于阳性对照药物,如1-(2-氯乙基)-3-环己基-1-亚硝基脲、3-[(4-氨基-2-甲基-5-嘧啶基)甲基]-1-(2-氯乙基)-1-亚硝基脲和1-(2-氯乙基)-3-(β-D-吡喃葡萄糖基)-1-亚硝基脲。特别是一些吡喃半乳糖基亚硝基脲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在化合物剂量为25、50和100 mg/kg时,观察到对白血病L1210的六十天生存者。这些亚硝基脲(V)似乎是非酶促活化的,通过糖部分的羟基对羰基的攻击生成环状氨基甲酸酯(VI),而不生成异氰酸酯(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