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ylbutyryl-D-pantetheine | 2069214-86-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butyryl-D-pantetheine
英文别名
S-[2-(3-{[(2R)-2,4-Dihydroxy-3,3-dimethylbutanoyl]amino}propanamido)ethyl] 2-methylbutanethioate;S-[2-[3-[[(2R)-2,4-dihydroxy-3,3-dimethylbutanoyl]amino]propanoylamino]ethyl] 2-methylbutanethioate
2-methylbutyryl-D-pantetheine化学式
CAS
2069214-86-2
化学式
C16H30N2O5S
mdl
——
分子量
362.491
InChiKey
HZFBTQDIVDXOKZ-YUZLPWP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9
  • 重原子数:
    24.0
  • 可旋转键数:
    11.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1
  • 拓扑面积:
    115.73
  • 氢给体数:
    4.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enoyl reductase 、 (4S)-[2H]NADPH 作用下, 生成 2-methylbutyryl-D-pantethe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来自迭代高度还原性真菌聚酮合酶的分离烯酰还原酶催化结构域的底物选择性揭示了编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摘要:
    首次从真菌高还原性重复聚酮合酶(HR-iPKS)中分离出顺式烯酰还原酶(ER)催化结构域并进行体外研究。来自角鲨他汀四酮化合物合酶的 ER 在溶液中形成离散的二聚体蛋白质。ER 显示出广泛的底物选择性,可减少烯酰基物质,包括天然和非天然底物。泛硫氨酸结合底物硫醇酯的反应速度比相应的 SNAC 硫醇酯快得多。非天然底物包括Z-烯烃、2-乙基烯烃和五肽。底物的甲基化改变了 ER 的活性,使得 2,4-二甲基辛-2-烯酰基底物适合活性位点但不能被还原。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 NMR 的测定法,用于直接观察 NADPH 辅因子 4' 位置以及底物 C-2 和 C-3 位置的立体化学偏好。该测定表明,真菌 iPKS ER 催化的反应在立体化学上与脊椎动物 FAS (vFAS) 在辅因子 4' 位和底物 3 位的反应相同,但完整 SQTKS 所表现出的高立体选择性消失,导致在2 位对分离的 ER 没有选择性。ER
    DOI:
    10.1039/c6sc03496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판테테인계 신규 물질을 포함하는 것을 특징으로 하는 발모 또는 육모 촉진용 조성물
    申请人:Korea Institute of Ocean Science & Technology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120120344616) Corp. No ▼ 131471-0018173BRN ▼134-82-01458
    公开号:KR101695375B1
    公开(公告)日:2017-01-12
    본 발명은 하기 화학식 1의 신규 화합물 및 그 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여 뛰어난 모유두 세포의 성장 촉진 효과를 통하여 발모 또는 육모의 효과를 나타내는 발모 또는 육모 촉진용 조성물에 관한 것이다. [화학식 1] 상기 화학식 1에서 R은 2-methylbutyryl, 3-methylbutyryl, cinnamoyl, 4-pentenoyl, 10-undecenoyl, isobutyl formate, 2,4-dihydroxybenzoyl, geranyl, farnesyl, acryloyl, propanone, 2-pentanone, 1-(4-hydroxyphenyl)ethanone, 1-(2,4-dihydroxyphenyl)ethanone, pentanoic acid, 2-hydroxypropanoic acid, 2-phenylacetic acid, 2-(4-(propanoyl)phenyl)acetic acid, 4-methylbenzoic acid, 4-(4-phenyl)-4-oxobutanoic acid, 2-oxoethyl acetyl, 2-phenoxyacetyl, 2-(benzyloxy)acetyl, 4-methoxybenzoyl, 3,5-dimethylphenol, 6-methoxybenzene-1,4-diol, propenylbenzene 및 4-hydroxycoumarin로 이루어진 군에서 선택되는 어느 하나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促进毛发生长或毛发增多的促发或增发配方,其中包含以下化学式1中的新化合物及其盐作为有效成分,通过对卓越的乳腺细胞生长促进作用来显示促发或增发效果。 [化学式1] 在上述化学式1中,R代表2-甲基丁酰基、3-甲基丁酰基、肉桂酰基、4-戊烯酰基、10-十一烯酰基、异丁基甲酸酯、2,4-二羟基苯甲酰基、香叶基、法尼基、丙烯酰基、丙酮2-戊酮、1-(4-羟基苯基)乙酮、1-(2,4-二羟基苯基)乙酮、戊酸、2-羟基丙酸、2-苯乙酸、2-(4-(丙酰基)苯基)乙酸、4-甲基苯甲酸、4-(4-苯基)-4-氧代丁酸、2-氧乙基乙酰、2-苯氧乙酰、2-(苄氧基)乙酰、4-甲氧基苯甲酰、3,5-二甲基苯酚、6-甲氧基苯-1,4-二丙烯基苯和4-羟香豆素中的任何一种组成的群体中的一种。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