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idene-(dideuterio-phenyl-methyl)-amine | 38662-32-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idene-(dideuterio-phenyl-methyl)-amine
英文别名
N-Benzylidenbenzylamin-α-d(2)
benzylidene-(dideuterio-phenyl-methyl)-amine化学式
CAS
38662-32-7
化学式
C14H13N
mdl
——
分子量
197.248
InChiKey
MIYKHJXFICMPOJ-XUWBISK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1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12.3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ylidene-(dideuterio-phenyl-methyl)-amine硼氘化钠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68.5h, 生成 N-benzyl-6-[[bis(pyridin-2-ylmethyl)amino]methyl]-N-[dideuterio(phenyl)methyl]pyridin-2-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氢过氧化铜 Cu-OOH 均裂进行胺氧化 N-脱烷基化,随后进行位点特异性芬顿化学
    摘要:
    氢过氧化铜 (II) 是燃料电池和(生物)化学氧化等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所有过程都涉及分子氧的逐步还原。我们之前报道了一种 Cu(II)-OOH 物质,它对附加在三足四齿配体吡啶基供体 6 位上的二苄氨基进行氧化 N-脱烷基化。为了深入了解该过程的机理,使用具有各种对位取代基二苄基对(-H,-H;-H,-Cl;-H,-OMe 和 -Cl,-)的配体底物测定了反应动力学和产物。 OMe),或具有部分或完全氘代的二苄基 N-(CH2Ph)2 部分。合成、表征了一系列配体-双高氯酸铜(II)配合物,并确定了-H,-OMe类似物的X射线结构。相应的亚稳态 Cu(II)-OOH 物质是通过在 -90 °C 的丙酮中添加 H2O2/碱生成的。这些转化(t1/2 ≈ 53 s)为氧化 N-脱烷基产物,产生对位取代的苯甲醛。基于实验观察和支持 DFT 计算,可以排除涉及二苄胺 H 原子抽象或 Cu(II)-OOH
    DOI:
    10.1021/ja508371q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甲酰胺 在 lithium aluminium deute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benzylidene-(dideuterio-phenyl-meth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铜催化的脱氢偶联可预测地形成选择性(sp 3)C-O键:二氢-恶嗪酮衍生物的简便合成
    摘要:
    水杨酰胺中分子内脱氢(sp 3)C–O键的形成可以由活性Cu / O 2物种引发,以生成药物相关的二氢-恶嗪酮。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偶合伙伴中的立体电子参数是键形成中位点选择性的控制因素。包括同位素标记在内的机械研究,动力学研究有助于提出催化循环。该方法为正在研究的新药CX-614的合成提供了便利,该新药具有寻找帕金森氏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治疗的潜力。
    DOI:
    10.1021/ol500670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operative Self-Assembly of Dendrimers via Pseudorotaxane Formation from a Homotritopic Guest Molecule and Complementary Monotopic Host Dendrons
    作者:Harry W. Gibson、Nori Yamaguchi、Lesley Hamilton、Jason W. Jones
    DOI:10.1021/ja012155s
    日期:2002.5.1
    homotritopic guest 1,3,5-tris[p-(benzylammoniomethyl)phenyl]benzene tris(hexafluorophosphate) (1a) with dibenzo-24-crown-8 (DB24C8) leads to the sequential self-assembly of [2]-, [3]-, and [4]-pseudorotaxanes 7a, 8a, and 9a, respectively. The self-assembly processes were studied using NMR spectroscopy. In CD(3)CN and CD(3)COCD(3) the individual association constants K(1), K(2), and K(3) for 1:1, 1:2, and 1:3
    同三位客体 1,3,5-tris[p-(benzylammoniomethyl)phenyl]benzo tris(hexafluorophosphate) (1a) 与 dibenzo-24-crown-8 (DB24C8) 的相互作用导致 [2] 的顺序自组装-、[3]- 和 [4]- 假轮烷分别为 7a、8a 和 9a。使用核磁共振光谱研究了自组装过程。在 CD(3)CN 和 CD(3)COCD(3) 中,确定了 1:1、1:2 和 1:3 复合物的单个关联常数 K(1)、K(2) 和 K(3)通过几种方法。通过 Scatchard 绘图,显示 1a 的三个 NH(2)(+) 站点在绑定 DB24C8 中表现独立。K 值(分别为 4.4 x 10(2)、1.4 x 10(2) 和 41 M(-)(1),在 CD(3)CN 中)直接从单个复合物(7a、8a 和9a) 由于浓度依赖性,比从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