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i(bis(2-thiophene aldoxime)) dichloride | 1415903-9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i(bis(2-thiophene aldoxime)) dichloride
英文别名
——
Ni(bis(2-thiophene aldoxime)) dichloride化学式
CAS
1415903-90-0;38625-99-9;74524-60-0
化学式
C10H10Cl2N2NiO2S2
mdl
——
分子量
383.93
InChiKey
OBVUWGVBQZZXTR-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ickel(II) chloride hexahydrate 、 噻酚-2-甲醛肟乙醇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75%的产率得到Ni(bis(2-thiophene aldoxime)) di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镍(II)肟基络合物选择性乙烯低聚的催化和DFT研究
    摘要:
    研究了在烷基铝助催化剂存在下,镍(II)噻吩并肟肟配合物(3)对乙烯的低聚反应性。发现该配合物是在助催化剂例如甲基铝氧烷(MAO)和氯化二乙基铝(DEAC)存在下的选择性乙烯二聚催化剂。使用DEAC,其生产率大大高于使用MAO的生产率。在最佳条件下,使用DEAC的生产率达到388 kg / mol催化剂/ h / bar,而对于MAO,该值为119 kg / mol催化剂/ h / bar。配合物3显示出高达90%的良好乙烯转化率,并且对C 4中的1-丁烯具有极高的α-选择性(> 99.5%)。产品。还进行了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研究,以确定吡啶酮肟肟配体2的3以及Ni(II)配合物的分解途径。结果表明,通过与DEAC的反应,连接到金属中心的两个双齿肟配体之一可能会丢失2和3。另外,计算表明,随后的分解步骤是显著为更可能3比2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吡啶酮肟配体结合的镍络合物2实验发现为
    DOI:
    10.1016/j.molcata.2012.09.029
  • 作为试剂:
    描述:
    乙烯Ni(bis(2-thiophene aldoxime)) dichloride氯化二乙基铝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45.0 ℃ 、1.5 MPa 条件下, 反应 1.0h, 生成 丁烯
    参考文献:
    名称:
    镍(II)肟基络合物选择性乙烯低聚的催化和DFT研究
    摘要:
    研究了在烷基铝助催化剂存在下,镍(II)噻吩并肟肟配合物(3)对乙烯的低聚反应性。发现该配合物是在助催化剂例如甲基铝氧烷(MAO)和氯化二乙基铝(DEAC)存在下的选择性乙烯二聚催化剂。使用DEAC,其生产率大大高于使用MAO的生产率。在最佳条件下,使用DEAC的生产率达到388 kg / mol催化剂/ h / bar,而对于MAO,该值为119 kg / mol催化剂/ h / bar。配合物3显示出高达90%的良好乙烯转化率,并且对C 4中的1-丁烯具有极高的α-选择性(> 99.5%)。产品。还进行了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研究,以确定吡啶酮肟肟配体2的3以及Ni(II)配合物的分解途径。结果表明,通过与DEAC的反应,连接到金属中心的两个双齿肟配体之一可能会丢失2和3。另外,计算表明,随后的分解步骤是显著为更可能3比2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吡啶酮肟配体结合的镍络合物2实验发现为
    DOI:
    10.1016/j.molcata.2012.09.0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