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5-dimethoxycarbonyl-1,3,2-dithiazol-2-yl | 85213-78-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5-dimethoxycarbonyl-1,3,2-dithiazol-2-yl
英文别名
——
4,5-dimethoxycarbonyl-1,3,2-dithiazol-2-yl化学式
CAS
85213-78-1
化学式
C6H6NO4S2
mdl
——
分子量
220.25
InChiKey
YVJPLTLABGLBG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苯基锑 作用下, 以 liquid sulphur dioxide 为溶剂, 反应 0.02h, 生成 4,5-dimethoxycarbonyl-1,3,2-dithiazol-2-yl
    参考文献:
    名称:
    热稳定自由基[CF 3 CSNSCCF 3 ]˙的分离,表征,气相电子衍射和晶体结构
    摘要:
    已经实现了所有阶段的杂环自由基的第一结构表征。4,5-双(三氟甲基)-1,3,2- dithiazol -2-基,[CF 3 CSNSC CF 3 ]˙ 4D,一个7π自由基,定量制备上减少[ 4d ] [AsF 6 ]的各种还原剂。它是绿色顺磁性液体上方的蓝色气体[19 F NMR δ- 59.7],其冻结成反磁性的黑绿色固体。熔融时体积显着增加,这意味着液体由离散的单体基团组成,并且始终没有在CCl 3 F溶液中二聚的趋势。振动光谱归因于单体的所有相基本上相同。用于汽化,升华和熔化过程的热力学性质与相关的抗磁性材料非常相似。4d具有非常强的热化学稳定性分解 与光化学产品相同的产品 分解CF 3 CSSC CF 3(及其低聚物)和CF 3 CNSNC CF 3的定量混合物。描述了反应化学。晶体结构显示基团4d是平面杂环,其作为抗磁性四聚体在固体中缔合。气态单体的结构由电子衍射与固相非常相似
    DOI:
    10.1039/b001489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investigation of sulphur-33 and nitrogen-15 substituted dithiazol-2-yl and dithiazolidin-2-yl free radicals
    作者:Shirley A. Fairhurst、Roger S. Pilkington、Leslie H. Sutcliffe
    DOI:10.1039/f19837900925
    日期:——
    Thermal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of tetrasulphur dinitride with certain alkynes generate a new series of stable free radicals possessing the 1,3,2-dithiazolyl ring. The radicals have simple e.s.r. spectra and are potentially useful spin probes or labels. The sharpness of the spectral lines has enabled us to observe natural abundance lines from nitrogen-15, sulphur-33 and carbon-13. The presence of
    四氮化二氮与某些炔烃的热环加成反应生成一系列具有1,3,2-二噻唑基环的稳定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简单的esr光谱,可能是有用的自旋探针或标记。光谱线的清晰度使我们能够观察到来自氮15,33和碳13的自然丰度线。通过氮15和33的同位素双重标记已证明杂环中存在两个等效的原子。用相关的1,3,2-二噻唑烷基进行了后两种同位素和的同位素三重标记实验。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